使职工有独立支配的带薪年休假,才能减少集中消费时资源紧张、供给失衡、监管不力的局面。
今年“十一”长假各景点纷纷告急:故宫2日全天游客达17.5万人次,如厕最多需40分钟;九寨沟上下山通道瘫痪,数千滞留游客上不去、下不来;河南云台山、湖南张家界、山东崂山、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等地都出现游客“井喷”、景区饱和等问题。类似问题年复一年地出现,有人建议实行总量控制、适时限流、加强管理、提前预售等措施。事实上,故宫2011年曾尝试每天到8万人次停止售票来限流,但对跋涉千里而来的游客来说,硬性停售易激化现场矛盾;网上、电话提前预订等措施,虽有一定效果,但与国情脱节,对部分民众也不公平。
经济学上讲到经济政策效果时,常举一个例子:一支沙皇军队1906年通过彼得堡的爱纪华特大桥,军容严整、步伐一致,然而瞬间大桥断裂、人马坠河的惨剧发生,其罪魁祸首就是共振。后来军队行军过桥时,长官会命令士兵自主决定的“便步走”。这常用来说明多项政策叠加会产生放大振幅作用,当然这种效果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
如果公众休假集中到每年大、小长假,公路、铁路、民航、景区、旅馆、饭店、商业等设施要满足需求,就得按最大客流量设置。但这样做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因为这会导致绝大多数时间的资源闲置、浪费。
休假拼凑调整频繁也是个问题,尤以今年中秋、国庆为最,被称为“史上最凌乱假期”:从9月16日起,人们先工作3天、放假3天;接着工作6天、公休1天;然后工作2天、放假7天;最后工作5天、公休1天。同时,政策难落实,不同人群中,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情况较好,体制外职工最差,有的连每周2天,甚至1天的公休都难保证;不同假期中,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最差,连体制内职工事实上也多难享有,关乎民族未来的生育产假也常常被打折扣。
在完善、落实休假政策上,很多国外经验可供借鉴。欧盟每周工作时间已降到40小时以下,并要求成员国保证职工每年最少4周的带薪休假,法国、芬兰甚至多达6周。德国法律还规定,人们可分拆休假日期,但至少有一次达到12天,未休假的不予补偿。美国出台了统一假期法案,虽然对联邦政府外的单位、个人无强制力,不过州和地方政府、公司、私人企业往往会有选择地适用。澳大利亚除公共假日外,每年至少有20天带薪休假,休假中还有17.5%工资的奖励。最主要的是,这些政策是要严格落实的。
看来,只有将政府主要精力放到全面完善、落实休假制度上,使职工有独立支配的带薪年休假,休假相对分散,才能减少集中消费时的资源紧张、供给失衡、监管不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