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神华集团上调部分煤炭品种价格,沿海地区5000大卡以下动力煤每吨上调3元至5元,华北地区上调5元至10元。在神华集团的领涨下,中煤集团等几家在北方港下水的煤炭企业也提高了煤炭价格
煤炭企业一改今年6月底以来“拼跌”煤炭价格的做法,转而同步提价,似乎让人看到了煤炭产业回暖的迹象,不少企业甚至打起了开足马力扩产的算盘。
从表面看,煤炭价格确实显现了回升迹象。国内焦煤市场近期出现了普涨行情,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黑龙江、江苏等主要焦煤产地重点企业价格均有30元/吨左右的涨幅。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的监测结果显示,进入9月份以来,尽管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继续维持下滑态势,但呈现跌幅逐渐收窄走势。新一期(9月25日至10月8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监测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530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仅下降1元/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此前也表示,从对外发布的中国煤炭市场景气指数看,7月份,煤炭市场需求偏移指数为-8,与6月份的-17相比上升了9个点,表明市场有所好转。
不过,上述煤炭价格的变动,并不意味着煤炭业已熬过了黄金十年后的首个寒冬,更不意味煤炭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首先,无论从历史行情还是当前趋势看,具有市场风向标意义的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仍然处于下行通道,价格指数跌幅虽然有所收窄,但跌势未改,煤炭价格并不具备大幅反弹的基础。
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最新一期(9月27日)的监测结果看,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全国综合指数)为157.8,比此前一周下跌0.2个基点。多个港口动力煤价格稳中略降。例如,秦皇岛港5000大卡/千克动力煤以及天津港除5800大卡/千克以外的各品质动力煤市场价格较上期均下跌5元/吨;京唐港5800大卡和4500大卡/千克动力煤价格分别下跌15元和5元/吨。
近期,神华等煤炭企业虽然不约而同地上调了动力煤价格,但上调后的价格水平仍未回到煤炭企业价格集体“跳水”前的水平。6月份,由于煤炭库存“三高”(煤炭企业库存高、重点发电企业存煤多、主要港口煤炭库存高)的局面无法缓解,中煤能源、神华等企业开始大幅下调煤炭价格,首轮价格下调幅度就达到30元/吨左右,整个七八月份,大型煤炭企业的煤炭价格几乎处于“拼跌”状态,引发了其他企业跟风下调价格,导致煤炭企业盈利状况继续恶化。此次煤炭企业回调价格的幅度有限,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企业减少亏损,恐怕还谈不上帮助企业实现盈利。
其次,此次煤炭企业上调价格,更多是源于外部因素的改变。一方面,由于6月底以来,国内煤炭企业主动降价,进口煤的价格优势逐渐消失,进口煤对国内煤炭企业的冲击力逐渐减少。进入9月份以后,进口煤开始减少。这给国内煤炭价格的上调提供了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水电发电量的减少,加上冬储煤已经开始全面启动,煤炭市场需求开始回暖,也带动了煤炭价格的回升。
由此可见,煤炭价格小幅回升,虽然能帮助部分陷入亏损的煤炭企业略松了一口气,但这并不意味着煤炭产业已经熬过十年黄金期结束后的首个寒冬,煤炭产业面临的市场供需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去产能、去库存仍然是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紧要任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煤炭产业要彻底走出低迷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煤炭企业不能光是在价格上做文章,还必须充分依靠市场机制,积极主动地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同时,还要苦练内功、抓好管理、控制成本,学会在逆境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