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问责就得动真格
印荣生

近日有南京市民反映,当地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进度缓慢、效果较差等问题,让民生工程变成“闹心”工程。对此,当地政府随即启动问责机制,要求各部门立即启动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做出停职检查、通报批评等处罚。

一些城市投下真金白银的民生工程,愣是变成了“闹心”工程甚至“豆腐渣”工程,令群众深恶痛绝。但是,当这些问题需要问责时,处理办法大多是根据舆情和公众反映行事,能轻则轻,只当是“花钱买个教训”;实在民意难违时,就找个具体办事人员作“替罪羊”了事,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往往并不会予以相应的责任追究。

此次,南京将多项“闹心”工程的涉事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处理决定等情况,一并在媒体上予以通报,同时对相关责任人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使公众看到了政府问责动真格的决心,其威慑作用也显而易见。笔者认为,如果今后各地在启动问责机制时,能像南京这样细化责任、加大力度,无疑将有助于提高民生工程的质量及群众满意度,对于更好地落实“把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也会再添一道责任屏障。

问责,就是要力戒“干打雷不下雨”,一定要追到底、问到位,问得责任人冒汗心惊;就是要公开透明,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只有高悬问责的利剑,使失责者必被追究,才能强化相关单位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敬畏之心,才能把一项项民生工程办到实处,办成赢民心、赢公信力的“双赢”工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