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今日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烧钱”到“赚钱”有多远?
安 之

生鲜电商的火热,离不开今年以来政策利好的推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兴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这给了资本市场新的信心。

但从“三C之战”到“鞋服之战”再到如今的“生鲜之战”,电商平台在每个大垂直领域的耕耘,总要经历从“烧钱”到“赚钱”的漫长旅程。想要切入生鲜这号称“电商的最后一块蓝海”,却并非像其他垂直领域那么简单。

最大的“拦路虎”依然是生鲜产品本身的产品特征与品质控制之间的矛盾。生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保鲜期短,仓储难度大、要求高,相当容易在供应链各环节出现纰漏,而互联网的口碑效应又和线下渠道不同,会将负面声音成百上千倍的扩大。与此同时,电商品牌目前主推的依然是“绿色”、“有机”等标签,而国内目前又缺乏相关认证标准和机构,因此,从长期发展看,生鲜电商不能像其他品类的垂直电商一样仅仅停留在扮演支付和交易平台的角色上,还应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品质管控体系和事前事后的监测追溯流程,以确保消费者享受到不低于线下渠道水平的消费体验。

另一个绕不开的“瓶颈”依然是配送端,基于冷链的仓储配送能力,决定了电商平台的自建渠道短时间只能停留在京沪穗等一线城市,如果想拓宽市场,仍需要专业快递公司、物流公司和宅配公司的参与。而考虑到生鲜的高损耗率,基于O2O的创新配送方式,充分利用线下自提资源进行布点,也许是未来压缩物流成本的一条捷径。

此外需要提上日程的还有营销策略。受限于毛利率要求,生鲜电商的消费对象目前仍集中于城市白领,这意味着电商平台最“擅长”的“价格战”策略未必奏效,必须采用新的营销方式和推广渠道。从目前来看,“本来生活”借助北京出租车刊物推广的方式或可借鉴;未来,社会化营销、分众传媒和积分兑换等方式也应该被充分利用起来,精准地对目标消费者进行营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