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旱服务显身手
本报记者 张 雪

“我们村的3000亩中稻已经收了三分之二,这几天就能都收完了。”湖北省仙桃市剅河镇范关村村民舒明清说。眼下,正是农民辛苦忙碌过后收获的时节。

“从7月20日开始到8月底,我们这里几乎没下过雨。”舒明清回忆说,今年湖北省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大旱,“我们最担心高温、旱情影响秋粮的生长”。

从7月开始,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1961年以来的最强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旱情迅速蔓延,短短十几天,作物受旱面积就由1649万亩增至9000多万亩。干旱发生时,正是晚稻栽插、中稻分蘖孕穗、玉米抽雄吐丝的关键时节,俗话说“洪水一条线,旱灾一大片”,抗旱保丰收任务紧迫。

关键时刻,水利工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江防总通过调度三峡水库,共为下游补水45亿立方米;太湖防总实施引江济太,调引长江水共3.8亿立方米;湖北省两江沿线开闸4000座,引水19亿立方米,确保江汉平原粮仓的农业生产用水需求。

“今年,江南、江淮地区高温少雨天气持续时间长,但大多数地区湖库蓄水与常年基本持平,这得益于旱区各地强化雨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在今年五六月份伏旱发生之前,就提前调度水利工程拦蓄洪水。”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束庆鹏说。针对今年梅雨后将出现晴热高温的预测,湖北省防指明确要求凡缺水的地方,必须安全增蓄雨洪资源。据统计,湖北全省共安全增蓄雨洪资源16亿立方米,其中鄂北鄂中等老旱区通过水库增蓄10亿立方米,沿江滨湖地区通过湖网水系增蓄6亿立方米,把握了应对高温伏旱的主动权。

我国局部性、区域性干旱灾害时有发生。应对旱灾,水利工程设施发挥的是基础作用,抗旱服务队显现的则是攻坚作用。

今年,湖北省孝感市的徐家河、郑家河两座大型水库在死水位以下1米多,水已经不能出库灌溉,灌区35万亩中稻急需灌溉。紧急关头,非受益区的汉川市抗旱服务队携带56台套潜水泵前往驰援,经过几天几夜的安装调试,分别于7月30日、8月5日以30立方米每秒成功提引水库死水,最高扬程达6.5米,日供水250万立方米,为焦渴中的中稻送去了救命水。

“我国的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和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队伍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应急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在历次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束庆鹏说。

目前,我国已建成各级抗旱服务队14064支,人数达到30多万,仓储面积111万平方米,抗旱设备总价值约54亿元,最大抗旱浇地能力449万亩每日,应急送水能力4万吨每次,初步建成了以县级抗旱服务队为龙头,以乡镇抗旱服务分队为依托,以村级农民抗旱协会和抗旱专业户为基础的社会化抗旱服务网络。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先后分7批安排2144支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补助资金共42.88亿元,目前前6批已基本完成全部设备购置任务,抗旱服务队的“攻坚能力”全面提升。

今年的高温伏旱,是对抗旱服务队的一次检验。据统计,在严重缺水和困难地区,864支抗旱服务队累计投入抗旱人员18万人次,设备42万台次,送水车辆4.2万辆次,打井2985眼,拉水送水17万吨,缓解了120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完成抗旱浇灌面积700多万亩,圆满完成任务,成为秋粮夺丰收的有力支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