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仗冲锋,我必须坐第一船”
——追记第十二集团军工兵团破障三连指导员罗昊
本报记者 李争平 通讯员 王余根

1965年7月14日,陆军第12集团军某部工兵连班长王杰,在组织民兵训练中,毅然扑向意外起燃的炸药包,用年轻的生命保护了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被党和人民赞誉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崇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整整48年后的2013年7月14日,陆军第12集团军工兵团破障营三连指导员罗昊,带领官兵进行滩涂破障训练难点攻关时,遭遇突发险情,在冲锋舟倾覆的一刹那间,奋不顾身推开战友,自己被螺旋桨叶片击中头部,不幸壮烈牺牲。

集团军政委张学杰对记者说,罗昊的“一推”和王杰的“一扑”一样,彰显了共产党员危急关头舍己救人的崇高境界。

“他眼睛始终盯着战场,脑子里全装着打仗!”团长汪生虎告诉记者,2007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罗昊被分配到工兵团,主动要求到作战准备任务最重的破障营三连。连队官兵说,罗昊担任指导员后,坚持按照实战化要求练兵,一门心思把连队锻造成无坚不摧的破障钢刀。

去年11月,工兵团组织滩涂排障战术演练,三连担负演示任务。以往演示这个课题,没有航渡抢滩阶段,直接从岸上展开行动。“必须按打仗的标准来!”罗昊要求团里调来冲锋舟和实战装备,他和连长带领大家反复推演,按实战要求重新制订演练方案,演训成果在全团推广。

今年以来,团队承担了海上作战重点课题攻关任务,三连任务最重。党支部书记罗昊挑起重担,带着全连党员骨干加班加点,进行战术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绘制各类图表100余份,革新作战器材10余件,解决了海上标示通路浮标受风浪影响容易发生偏移等多个难点问题。

7月初,部队海训出发前,罗昊的妻子已身怀六甲。团领导准备安排罗昊留守营院,方便照顾妻子。然而,罗昊坚定地表示,“我革新这么多器材,就是为了到海训中进行实战检验。我是党支部书记,重难点攻关,我要站排头;打仗冲锋,我必须坐第一船!”

短短10天,如何缩短冲锋舟海上换乘时间、怎样避免水中爆破起爆线容易被螺旋桨打断、如何增加夜间海上通路标示清晰度……罗昊带领官兵统计论证各类数据20多组,解决了通路标示器材快速定位、夜间标示通路等10多个难题,探索出5种海上通路标示方法。他总结的“浮标设置五步法”,将浮标设置时间从10分钟缩短到1分半。

7月14日当天,训练海域风起浪涌,海况复杂,连长刘延辉正要率领冲锋舟下海,罗昊一把拦住他,“今天浪有点大,我是学舟桥专业的,还是让我第一个下!”不容分说,他率领战士们驾舟冲入大海。

险情不期而至。突然,一个涌浪袭来,冲锋舟瞬间进水熄火,失去动力,如一片落叶,飘摇欲倾。千钧一发之际,坐在舟首指挥位置的罗昊猛地站起来,摇晃着跑到舟尾操舟机旁处置险情,重新发动马达。此时,又一个涌浪横向扑来,就在舟翻的瞬间,他大吼一声,“大家快跳海!”同时,一把将身旁的操舟手孙良东推离险境。而他自己在落水瞬间,被翻转扬起的螺旋桨击中头部,血洒大海。

“虽然我是独生子,但如果有一天上战场,我绝不会退缩偷生,生死关头面临牺牲,我一定义无反顾……”这是罗昊留在日记里的一句话。

“我就是死,也要把指导员托住!”掉入海中左臂受伤不能动弹的下士王志远,用右手将昏迷的罗昊托在水面,用尽全力坚持到等来救援,自己却险些沉入大海。

是什么力量凝聚起战士与罗昊之间生死相依的情感?记者从罗昊的一段日记中找到了答案:“我怎样对战士,战士就会怎样对我;对待士兵,要有危急关头替他们挡子弹的手足真情!”

“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共产党员‘三个出来’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团政委朱良坤深情地对记者说。

工兵团不仅作战准备任务繁重,而且常年担负抢险救灾应急出动任务,三连又是破障专业分队,险情时常发生。官兵们告诉记者,面对危险,罗昊一次次实践着“为战士挡子弹”的誓言。

罗昊牺牲后,全连官兵用鲜血书写了决心书,“接过英雄手中的接力棒,誓死打好试验攻关攻坚战”,锻造攻无不克的开路先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