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尚义,行所当行,言所当言,与人相处能“和”而未必“同”;小人好利,逢迎依附,口蜜腹剑,故“同”而未必“和”。在合作中,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难免会发生分歧。面对分歧,只有那些能够保持“和而不同”的公司才更有投资价值。
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巴菲特尤其重视“管理者”这个要素。他曾说,在伯克希尔所有的投资活动中,最让我和查理兴奋的是买入一家由我们喜爱、相信且敬重的人管理的、具有非常出众的经济前景的卓越企业。而一旦买下这样的企业,巴菲特就会给予管理者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与其保持“和”睦的关系。巴菲特看中的管理者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素质:理智而坦诚。能承担自己的责任,提高股东的价值,有勇气拒绝盲目地效仿同行,并向股东彻底地、坦诚地汇报公司情况。如此看来,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坦诚、互信与共同的价值观,乃是“和而不同”的前提。
巴菲特曾说,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企业的经济命运。长期来看,只有管理者将企业经营得更好,投资人才能实现更大的利益。但若忘了这一老生常谈的原则,只顾争一时短长,蒙昧于蝇头小利,视对方为挡道的“恶犬”,企业的经营难免受到影响。最近的A股市场上,各种并购、重组、引入外部投资者的消息满天飞,有些企业能够平稳过渡,有些企业则不然。或是表面风平浪静,实际“同而不和”;或是不惜家丑外扬,将内部的争夺公之于众。不论是哪种情况,投资者都要掂量一下,这样的矛盾到底是否会影响公司将来的发展?
同在一个屋檐下,“同”且不易,“和”就更难了。这其实也是投资的关键所在,如果不了解内部的实际情况,对公司的“和而不同”没有信心,又何谈长期投资策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