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
流光溢彩看琉璃
□ 杨学聪

“彩云易散琉璃脆”,古人用这样的句子形容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而今人却通过与古人的时空对话,用一种特殊的材质,使刹那变为永恒,将一朵花、一叶草最美的姿态归于琉璃的澄澈空灵。

琉璃,这种二氧化硅暴露在1400摄氏度高温时才能形成的晶体,出现于古代中国。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里的琉璃耳环,唐代诗人白居易“彩云易散琉璃脆”的诗句,都使琉璃具有了一种悠远深邃的神秘气质。

在上海市中心乘地铁9号线到打浦桥站,沿瑞金二路北行百米,拐上绿树成荫的泰康路,一座别致的框架建筑与游人如织的田子坊隔路相望。

整座建筑的外观就是“琉璃”。外墙最高处,镶嵌着巨型装置艺术“铁网牡丹”。中国文化中,牡丹代表着富贵与荣耀。这两朵牡丹,使用了5205片不锈钢花瓣,宽度超过64米。这栋特别的建筑,就是由琉璃工房创办人张毅和杨惠姗建造的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

这座3层建筑中的砖体结构,源自上世纪60年代上海中标塑料配件厂。时间长河留下的每一丝印记,都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2010年,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于此开幕,特别保留了这一建筑原有的面貌。

这座特殊的博物馆里收藏、保存、展示着中国的古琉璃和国际琉璃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琉璃的光芒和迷离、诗意与禅意、美丽与脆弱。

笔者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值“琉璃之人间探索”特展期间,集中展出杨惠姗和张毅的琉璃艺术作品。进入二层展厅,一种宁静温柔的氛围扑面而来。在入口处的放映室中,反复播放的短片呈现着琉璃的制造过程,让观众了解到每一件琉璃作品都是浴火而生,经12道工序,历6个月至8个月精工细作。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杨惠姗创作的“且舞东风共从容,一朵中国琉璃花”系列。一朵朵颜色姿态各异的琉璃花让人惊叹艺术家的妙手,绿的惊艳、粉的娇艳、紫的华丽、黄的浓郁,或昂首绽放、或羞涩垂首,澄澈的琉璃材质给了它们不同寻常的生命力,定格在花开最美的一刹那。

正如策展者所说,“每一朵花,都是对生命的探寻。片刻乍现,换来绝美永恒。柔和含蓄,酝酿顽强绽放。花如此,人生亦如此”。

1987年,琉璃工房诞生。取名琉璃,因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个美丽的名字,同时希望经由琉璃这种材质的学习、创作过程,传递工艺之美,强调一种对历史与文化的归属和依存。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是琉璃工房的一个里程碑。博物馆丰富的收藏为琉璃艺术的发展提供历史、技术的资源;不断设计不同风格的艺术展,呈现琉璃艺术的视觉之美。琉璃是一种充满了变化的材质,所以这里也是多变的。

博物馆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场所,这里所营造的是一个琉璃深入艺术和生活层面的综合空间,所以这里有音乐、有影像、有咖啡香,还有很多很多的热情,是一个可以独自来,也可以和家人朋友同享亲昵时光的后花园。

喜欢琉璃的人,来这里探索、聆听琉璃的世界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