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情怀揽得世界第一
——来自英利集团的系列报道之一

“早上好!”清晨6点,随着一轮红日破云而出,古城保定的西北方向准时开始传出这铿锵响亮的交响。同一时间,在海南、在天津、在衡水、在西藏……穿着绣有国旗的英利工装,成千上万的青年人自然成列,从厂门两侧顺序入厂,在他们跨入厂区那一瞬,站在门两侧的公司高管们会整齐地大喊“早上好!”而员工们也会以更加高昂的声音回应“早上好!”

“真服他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这么精神。”英利集团大门对面卖早点的小贩感慨。

让记者佩服的是接下来的一幕:7点半,随着响亮的号令、齐整的动作,英利员工的一天从早操开始。整齐有力的活动过后,一张考卷发到中层干部手中,考题居然是《求是》杂志的一篇文章,记者凑上前看时,绝大多数人不仅熟练地写出文章的主题“干工作就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还能结合产业方向、国家现时经济政策写出见解。见记者惊诧,几位年轻人告诉记者:“苗总昨天在内网上推荐给我们大家学习的,他总是这样。”

大情怀,正成为英利文化的特质。世界政治、军事、外交直至欧洲某小镇的风物习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世界局势、国家大事,都是英利员工早操时讨论交流的话题。不分工种,无论高低,稍息立正、双数队列向后转,就捉对讨论起来:欧洲局势,国家光伏产业政策,企业为什么要坚守实业,光伏为什么要向下游走……记者看到,一位保安小伙在向对面的销售经理解释新近出台的《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时,急得汗如雨下,言语结巴,但小伙子还是倔强地把政策精神背了出来。

对于英利集团,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清晨。此前,受欧洲光伏补贴政策调整、欧债危机加剧等影响,全球光伏行业刚刚经历了一次深度调整,从欧洲到美洲再到中国,一大批光伏企业停产、裁员、减薪。在这场比拼耐力和实力的竞赛中,英利成了赢家,2012年,携全球最完整产业链、携不裁员不减薪不停产的气度,英利实现出货量全球第一和效益最优,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最大光伏企业。

追求大诚信

9月11日,英利集团的早餐会上,四十多位中层管理人员一边迅速吃饭,一边听着各个部门的最新情况介绍。在每周一次的早餐会上,第一个议题一定是产品质量。

英利集团销售总监赵泽林说,“重视质量,为的是诚信。但我们追求的不是产品没问题、服务好这种小诚信,而是大诚信。”

大诚信,是英利人的诚信观,更是他们的诚信行动。太阳能产业是我国少数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产业之一。在这个产业,大家都是新进入者,或跑或跳,你方演罢我登场,生生死死家常饭。但一路连跑带跳的英利却步态扎实。“诚信!”董事长苗连生平静地给出原因。但真正的诚信,被英利人做得至今听来仍是荡气回肠。

英利集团副总经理王亦逾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2005年开始,国际光伏市场从德国和西班牙率先启动,是很多国内光伏企业最主要的市场。但2010年,凭借高额补贴,意大利市场开始火爆,价格起码要高出10%,不少企业纷纷中断与德国市场的供货合同。“英利不赚快钱,继续以同样的价格向德国合作者供货。”王亦逾说得很轻松,但在当时,有人甚至说苗连生和英利“疯了”。最后的结果颇具戏剧性,此后意大利市场迅速降温并带动全球光伏市场转冷,德国客户反而在这个时候向英利增加了订单。

布局大市场

“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电力”,是英利人的梦想。在英利总部所在地河北保定,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大幅标语。前些年,光伏组件价格高的时候,这曾被有些人当作笑谈,认为这是苗连生的美好但却无可实现的美梦。即使对光伏产业有些信心的人也认为,这个梦想要很久以后才能实现。

“不把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太阳能作为目标,就是企业的失败。”苗连生说,“做实业,心要静,要坚决守住,我们相信,国家需要实业,需要绿电。”

为了国家也为了企业生存,面对各种非实业的短期套利诱惑,英利人从不动摇,在钱多的2007年是这样,在最困难的2008年、2012年英利更是逆流而上,非但不转向投机,甚至逆势扩张,加大产品升级研发投入。

2009年3月,敦煌10兆瓦太阳能电站开标,这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家组织的太阳能并网发电的大型招标活动,成为中国大规模推进光伏市场的一个试点。英利联合国投电力报出“0.69元”的超低价,远低于行业2元至3元/千瓦时的平均成本,被同行斥责为“行业规则破坏者”。接受采访时,苗连生向记者道明了原因:“第一想告诉很多人,太阳能不是贵族,不是高不可攀的,它是老百姓能用得起的低碳绿色能源。第二想告诉同行们,一定要通过技术进步才能实现成本控制,推动太阳能光伏事业的普及。”

2010年,旨在推动国内光伏市场的“金太阳示范工程”启动,英利集团以10.5元/瓦的价格入围晶体硅光伏组件供应商。当时在国际市场上晶体硅光伏组件供不应求,价格也比国内高出很多,很少有光伏企业将目光停留在国内。这个举动让包括很多英利高管在内的人感到费解。回顾这段往事,苗连生说出自己当时真正的动机:“企业要是不支持政府做这件事,大家对国内光伏市场就会没信心,何谈向下游发展,中国老百姓又怎么用上绿电?”以当时的售价,相比国际市场,英利至少要损失9000万美元。

于是,不解的、讽刺的、担心的、反对的。但英利人的大情怀又一次产生了戏剧性的结果:之后国际市场走低,但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预付资金帮英利挨过又一次光伏寒冬。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本报联合组成的光伏产业调研组曾到英利调研,当时,光伏行业寒意阵阵,德国Q-CELLS、美国Solyndra宣布破产,英国BP、挪威REC、德国西门子退出或削减太阳能业务,国内大批光伏企业纷纷减员、停产,甚至全面关停,但苗连生却说,“我们不裁员、不减薪、不停产。”这次再访英利,我们问他当时哪里来的胆量,他说,“我们公司2.6万人,平均年龄25岁,基本上都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如果停产,影响到的不仅是他们自己,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家庭。从产业层面来说,更会打击大家对整个行业和企业的信心,再难也要挺住。”

当然,大诚信观也好,大市场观也罢,英利的大情怀并非莽撞英雄战风车。事实上,英利能这样一次次坚守,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以大情怀把握国际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今年年初,赛维LDK出售旗下部分业务,无锡尚德宣布破产,光伏产业此轮调整渐入尾声。随后,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8月底,呼吁多年的国内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出台,光伏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蓄势待发。

而在这之前,英利已经开始向下游拓展,苗连生带领他的管理团队行程4万多公里,从内蒙古草原到云贵高原,从天山之巅到东海之滨,把国内市场做了全面布局。同时,国际市场上也全面调整,在巩固欧美市场基础上,积极落子南半球新兴市场。在一张世界地图前,苗连生用红蓝两色笔有力地勾画行动路线,他的行动口号很是别致——南下。

建设大团队

9月10日清晨6点半,苗连生在英利厂门前叫住了一个普通员工,跟他聊起了厂里职工之家的卫生间改造,“瞧,职工之家就在厂门口,卫生间和餐厅之间有一段距离,咱们可以建一个太阳能卫生间,前面弄上一排盆景,展示咱们的绿色农产品,既美化了环境,又推广了光伏应用和农产品,多好!”

老总住在工厂里,见这个员工说说卫生间改造,见那个员工说说该读什么书,或是探讨哪个工序如何节约,这在英利,是常事。于是,在英利,决策快到只需几句话,执行力方面更是极少偏差。

管理更是扁平。一个明显的事实是,2007年英利上市之初只有1000多员工,现在员工近3万人,但公司高管并没有增加,层级也没有比以前更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出早操、经常与普通员工沟通等各种方式,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方向很快被低层员工吃透了。

英利团队像个底边巨大的三角形或金字塔。这塔基巨大、坚实,塔尖离塔基很近很近。

“大团队,就是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发明家。”苗连生总是直来直去、避繁就简,他甚至连个秘书都没有,所以,不论什么人打电话他都接。“做实业的,要那么多花架子做什么?”

于是,这里的管理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也不知不觉中与三班倒的工人一样上下班了——因为他们要在现场搞技术工艺改进。

这种环境给员工创造了一种像家一般的温馨。“去年家里老人去世,公司领导和大家都忙前忙后,让我非常的感动。”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士说。彼此之间的互相关心和扶持,使得团结和协作成为了应有之义。在有些企业,业务随人走,随着人员流动,也会带来客户资源的流失。赵泽林说,英利不存在这种情况,不管是销售还是技术层面,都是团队协作,几乎没有因为人员变动流失过客户。

扁平的大三角形里,基座下年轻群体因此有了更大的成长空间。此次采访,干部的年轻化令我们印象深刻,好些分公司总经理都是80后,手下管着几百号人。英利集团国内销售总经理张哲告诉记者,年轻人更看重的是工作的满足程度和成就感。“让我们兴奋的是,这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只要想做、敢做,就一定能做成。”

巨大的三角基座下,有更加巨大的市场基础:对于未来,英利人有着长远的目标。今年,他们制定了国内五年规划,计划2013年至2017年规划15吉瓦至17吉瓦的电站项目。这个规模,大致相当于目前全国光伏电站的总体容量,直接投资将达到1200亿元,带动的资金投入将超过万亿元。

9月11日清晨,英利人在早操时间跳起了爱尔兰的踢踏舞剧大河之舞,那种被英利人舞出军人气质的节奏,传递着一种排山倒海般整齐的力量、大团队的力量、信心的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