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汇聚榜样力量 引领社会风尚
本报评论员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启动以来,仅网络投票就已超过1亿人次。候选者大多来自基层,一个个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传递了道德建设正能量,唱响了中华民族正气歌。凡人善举,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他们的行动在全社会激发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实践证明,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是引导人民群众大规模参与道德实践的有益探索,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成功之举,效果十分显著,经验弥足珍贵。

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显著提高,这是主流。同时也要看到,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也在深刻变化,各种问题矛盾更加复杂多样,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的思想相互交织,反映在道德建设领域,部分社会成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如何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更加有效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风尚,面临着许多新挑战。

在全国范围内持续进行道德模范评选,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这些“平民英雄”,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精神,是新时期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很有说服力、影响力的鲜活教材。他们用实际行动表明: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中华民族的道德“长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实基础,坚守传统美德、追求向上向善始终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和榜样人物的宣传,把抽象的说理转变为生动的教育,有力地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见贤思齐创先争优,对于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一要在“实”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联系实际,真正使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入耳、入脑、入心;二要在“活”上下功夫,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突出群众视角,运用生动语言,在互动交流中启发引导;三要在“广”上下功夫,通过放大评选表彰活动的正效应,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扎实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社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四要在“亲”上下功夫,走出对先进典型“过度包装”的误区,让群众觉得可亲可敬可学,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益有用的人;五要在“新”上下功夫,积极推动手段创新,善于运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先进技术弘扬道德文化,努力使新兴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成为提供健康向上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平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