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金融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责任与担当
王 璐

参加今年全国股份制银行行长联席会议的行长们面临着这样的形势:金融改革的大船,已经驶向深水区,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的同时,需要加快转型步伐,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责任意识。

在10天前召开的银行业协会会员大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了做“负责任的银行”发展目标。

再之前的陆家嘴论坛上,急于涉足金融领域的马云说,中国其实不缺银行,也不缺任何一个新型机构,但是缺乏一个对10年以后中国经济成长承担责任的金融机构。

对于银行业来说,面临的既是不得不转型的挑战,也是一个再造自身的机遇。

银行业的发展正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民间资本的进入。与挑战并存的是机遇,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重点是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这成为金融改革的方向。

应当肯定,近年来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不小的进步: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服务手段更加丰富,城镇化金融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在扶贫、环保、教育和救灾等多个方面积极回馈社会。但是,总体上离国家、股东、市场和公众的要求和期待还有距离。

金融改革,就是要惠及实体经济、有利于结构调整,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输血”,给予信贷资金的充分支持;“造血”,不懈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只有完善自身治理,增强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清晰。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取向,推进利率、汇率的市场化,逐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而且要推进金融机构的改革,特别是要放宽市场准入,让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使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得以培育。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增强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性,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此外,要创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大力支持绿色信贷,以信贷结构的调整带动经济结构调整。

在此形势下,如何诠释责任与担当?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不仅是一种市场行为,更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与“提升盈利能力”能否兼得?答案是肯定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