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被誉为“中国电缆之乡”的安徽无为县,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逆市上扬,保持了稳健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该县电缆行业累计完成产值超过21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作为科技部惟一以特种电缆为主导产品的火炬计划产业基地,一个“特”字,是无为电缆转型升级之路的指向标;一个“质”字,是该县谋求“弯道超车”的加速器。
产品走向差异化
在今年初召开的无为县电线电缆行业协会会员大会上,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名誉理事长高庆国表示,当前我国线缆制造业80%至90%的产品为同质化的中低端产品。无为县能够形成“特种电缆产业集群区”,得益于该县瞄准了差异化竞争的方向。
9月12日,记者在无为县安徽华能电缆集团采访时,看到流水线上一片忙碌,大批量的订单让这里“歇人不歇机器”。一位工作人员从绞盘中拉出一段酷似自行车锁链的电缆,向记者展示说,这种无烟无卤不燃型仪表电缆是企业2012年的应用产业化成果,采用对绞、对屏、总屏等结构形式,在外护套采用金属铝护套或者不锈钢、铜护套,现在销路很畅。
据企业总工程师程斌介绍,近3年公司投入科研的资金逐年增加,去年达到2607万元,占到了销售收入的3.1%。目前企业累计开发新产品14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4项、发明专利2项。如今以风能电缆为代表的特种电缆产品已占到公司产品结构的60%左右,不但利润率高而且供不应求。
在转型升级中企业始终在“特”字上下功夫。“如今做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竞争力。”安徽太平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理王业山感言。安徽华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中年说:“无为每一家规模以上的电缆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了轨道交通和机车电缆、矿用电缆、舰船电缆等特色产品,并在行业内产生一定的影响,走产品差异化发展道路。
来自无为县电线电缆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前后,该县线缆企业的毛利润在20%至30%以上,而眼下已降到11%左右。安徽新亚特菲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韩惠福对记者直言,中低端的普通电缆产品现已进入微利时代,平均利润率高出20%至30%的特种电缆是无为电缆企业突围的惟一出路。他自豪地介绍说,企业早在2002年就投入3000万元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目前该企业的研发、检测技术团队人数过百,超过员工总数的20%。2009年,企业在芜湖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注册成立新亚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国内外最高工艺的生产、检测设备,集结多名专家型人才打造了一支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如今仅这一子公司就可年产“上天入地”的各类特种电缆10万多公里,产值达到30亿元。截至8月,新亚特实现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7%左右。
产业瞄准“千亿”级
去年,无为县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创建全国特种电缆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该县计划2016年把高沟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千亿园区”,2017年把电线电缆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的“双千计划”。借着转型升级的东风,“电缆之乡”要向“智能电谷”华丽转身。
围绕这一目标,该县近年来出台了一揽子优惠政策,引领产业向“高、新、特”方向发展。为鼓励电线电缆企业自主创新,政府对企业实际研发的合理费用,如支持电线电缆产业上新项目,对固定资产投入在1000万元到1亿元及以上的高、新、特电缆项目,按照实际投资额年利率6%的标准,分4个等级给予20%、35%、60%、80%的一年期贴息。
“有的放矢”的政策引导取得了实效。无为县电线电缆协会会长童忠宝告诉记者,从2009年至2012年,电线电缆企业对全县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由48%增至65%;该县县政府每年对电线电缆的科技投入也由3500万元增至7300万元。截至目前,全县电线电缆累计拥有专利1571件,获省级科技成果鉴定86项、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7个产品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2个产品获省级重点新产品。
在“高新特”产品纷纷出炉的同时,政府和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产业和资本“两条腿”走路的重要性。政府支持企业间的收购整合,在收购整合过程中对资产进行分离或重组;鼓励企业与“中国100强”、“世界500强”等著名企业在本县范围内实现合资,并根据合资规模给予企业最高可达百万元的奖励;通过开展国际认证,政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外交易展示会和贸易洽谈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该县还选择了7家企业列为上市后备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争早日实现上市。
“我们在科研上投入的所有财力、物力和人力,最后换来的是两个字:品牌。”新亚特电缆集团董事长徐顶峰坦言,传统电线电缆的行业思维定势是“先有市场、后有工厂”,如今市场情况的变化正倒逼着企业主动出击,瞄准市场的空白、尖端领域自主创新,“只要高品质、有特色的产品打出了品牌,自然不愁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