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有了“托老所”
本报记者 孙潜彤 通讯员 李 旸

孩子上托儿所是平常事儿,而在辽宁省沈阳市,老年人上“托老所”娱乐健身也正成为时尚。

沈阳市沈河区总院社区的75岁老人陆素芳,每天上午都要到社区托老所开始一天的生活。老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1小时,中午在社区食堂吃上香喷喷的饭菜。在这里,老人不仅可以和老街坊们聊天打牌,还可以进行常规身体检查,得到剪指甲、洗头等生活上的照顾。来这里的老人都是因为儿女忙于工作,经常不在身边,孤独无助是他们以前要面对的共同问题。陆素芳老人对记者说,“这里就是咱老年人温暖的家,儿女也放心”。

目前,沈阳市60岁以上的人口为124万,老年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高龄老人比重不断上升。近年来,沈阳市把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体系建设作为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每年市级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100个示范性“日间照料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社区“托老所”。沈阳市还投资3300余万元,设立了1585个居家养老公益岗位,照料4770户“空巢”老人生活;投入680多万元,为2.2万户高龄“空巢”老人家庭免费安装“一键通”呼叫服务器。和平区推出了以“娱养结合,院养结合,上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居家养老新模式,满足百姓“居家养老”个性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该区所辖91个社区目前全部建立了社区日间照料站,其中45个照料站达到了高标准示范性日间照料站水平。

记者在沈河区社区日间照料站看到,这个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场所,内设休息室、娱乐室、图书室等,地面铺有防滑材料,并安装了紧急呼叫装置,为老人提供日托、配餐、娱乐、保健等服务。

沈河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说,老年人养老一不愿“离乡背井”,二怕商业性质的养老机构不规范,三怕拖累上班的儿女。大多数老人想在家门口熟悉的生活圈中得到养老服务,而社区“日间照料站”正迎合了这部分老年人的愿望,是“居家养老”的一种最便捷模式。“就近、就便、高效、实用”,正是“托老所”的特点。沈阳市依托社区建设的“托老所”因属公益性质,多采用无偿或低偿服务,受到老年人尤其是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的欢迎。沈河区民政局通过创新养老服务社会化模式,开展了“共享和谐阳光,关爱独居老人”结对子活动,社区工作者、义工、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每天通过上门问候、电话问询等方式,为独居老人免费提供精神慰藉、日常照料等服务,全区独居老人包扶率已达到100%,老年人都能从“暖心养老工程”中受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