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山腹地的贵州省长顺县敦操乡,有这样一群人常年行走在莽莽群山中:他们身着统一的灰色制服,背着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背篼,背篼里放满了油盐酱醋等群众生活必需品。
他们是乡里的干部,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背篼干部”,领头人是长顺县敦操乡党委书记胡荣忠。他带领乡干部背起背篼,为边远群众捎带日常生产生活用品,送去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架起了一座干群连心桥,带领一方群众走上致富路。
敦操乡是贵州的100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至今仍有17个村民组未通公路,最远的村民组到乡政府要步行4个小时,甚至有村民一辈子没到过集市。作为乡里的“一把手”,胡荣忠以身作则,带领全乡干部,从为村民捎带生产生活必需品,代办低保、养老保险等小事入手,力所能及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2011年,胡荣忠又带领干部,创造了“三定五帮一创建”的“351”工作法。“三定”是定人、定点、定时。“五帮”是帮助贫困家庭寻找一条致富路子,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照顾好家庭成员,帮助疾病困难家庭解决用车难,帮助边远群众捎带日常生产生活物资,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重树信心重归社会。“一创建”即“创建文明和谐敦操”。
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敦操乡干部为老百姓背去了温暖,背去了爱心,也背出了信任,背出了感情。如今不仅群众工作好做了,农民致富的积极性也大幅提高了。
群众的日子逐渐好起来,但胡荣忠等一班人的背篼还没有放下。“即使有一天我们真的不需要背篼了,但心中的‘背篼’不能放下,为群众服务的精神不能放下。”胡荣忠告诉记者。
点 评
可贵的“背篼精神”
胡荣忠带领敦操乡干部职工,用背篼将民生、民心、民众的苦和乐背在肩上。哪里的乡亲有困难,哪里就有“背篼干部”的关怀;哪儿的群众有期盼,哪儿就有“背篼干部”的身影。他们始终把忠诚作为一种职守,把奉献作为一种追求,无怨无愧地献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之中。“背篼干部”当邮差、装民生、贴民心的精神,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