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找回蓝天重在政策落实
鲍晓倩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5年改善空气质量的目标,是民心所向;政策制定与公众意愿的互动,鼓舞人心。

由多部委共同编制的《计划》,采取了多污染物协同防治的战略,在环境管理上采用部门整合、各地协商、企业公众参与的办法,可以说是针对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开出的一剂良方。

有了良方,还要灌下猛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油品升级、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大气污染防治的举措已经筹划得当,许多措施更是明确了“量化指标”和“时间表”。但筹划之后,重在落实,行动计划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击出的“重拳”,需招招分明、毫不手软。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PM10、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唯有下大力气抓好行动计划的落实,才能真正迎来空气质量改善的全新局面;也唯有将这些前所未有的严厉举措落实,才能让老百姓早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计划》目标高,任务重。作为全世界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的难题,西方国家已努力了数十年,如今仍在不断改进中。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现代化、工业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找回蓝天、建设美丽中国同样需要时间,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可能会给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及就业等造成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地可以继续“唯GDP论”,可以忽视百姓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合理诉求。目标设定虽高,但并非无法企及,只要各地各行业齐心协力,严格落实《计划》10条措施,才能切实改善空气质量。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计划》将重点区域PM2.5指标、非重点地区的PM10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按照《计划》,国务院与各地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未通过年度考核的将实行严格责任追究。此问责举措之“严”,正是为了确保计划执行之“实”。

找回蓝天,关键在行动,关键在落实。利用倒逼机制,撬动一切力量,希望找回蓝天的目标尽早变为现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