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海河文章 建美丽天津

这是一条流光溢彩的河。

夜幕降临,从天石舫码头登船,便可见气势恢宏的“天津之眼”,沿海河顺流而下,途经古文化街、意式风情区、津门津塔,就是大气靓丽的津湾广场、泰安道五大院。河上,21座桥造型各异、年代不同,述说着天津的历史;岸边,一轮皓月,霓虹闪烁,变幻的灯光点亮了百年建筑。

“海河综合开发前,两岸以仓储、棉纺厂、破旧平房为主,河道狭窄,水是臭的。如今,海河亮起来了,城市长高了,生态环境变美了,海河两岸成为一条产业带、文化带。”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李锡庆颇为感慨。

一条“秀外慧中”的河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从地图上看,这条河流从西北向东南穿过天津,串起了老城区与滨海新区。随着海河提升工程的推进,这条河不仅见证着产业升级的步伐,也成为建设美丽天津的载体。

“建设美丽天津,海河是重要抓手。从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坚持高标准建设,继续加快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到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强调‘打造美丽海河,带动城市繁荣繁华’,说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河的提升改造。打造美丽海河,产业是根基,文化是灵魂,生态是品位,通过产业转型、挖掘文化、呵护生态,海河将是一条秀外慧中的河!”谈到海河提升改造,天津市委城乡规划建设交通工委书记沈东海充满激情,他兼任海河开发改造指挥部总指挥、海河上游后5公里开发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对海河的变化如数家珍。

通过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海河上游14.5公里腾走了42家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用来发展现代服务业,进驻了3300多家商贸、金融、高新企业。当前的重点是开发海河上游后5公里,打造“服务业的升级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在该区域重点规划北岸、南岸的总部基地和创智产业片区,建设柳林城市公园,并在建筑上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区,目前各项目正加快推进。

老厂房正变身为创意产业综合体。海河东岸国泰桥南侧,原棉纺三厂厂区,时尚的LOFT式办公样本间引人驻足。天津住宅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马骏说,“棉三创意产业综合体项目在保留部分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厂房的同时,还将新建一座城市级综合体,将原有的北洋风格与天津现代创意设计、文化休闲等产业融为一体。”这个综合体项目占地面积160亩,临河新建城市综合体项目有60亩,剩余为老厂房改造项目。他说,“我们主要面向‘草根阶层’,吸引大众品牌和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吸引有创意和活力的年轻创业者,创意产业综合体将容纳300多家企业入驻,提供5000多个岗位。”

把城市建设的格调与城市产业调整的格局统在一起抓,把精心设计建筑外形与精心引进内部业态统在一起抓,产业结构的升级支撑着海河两岸的发展。

串起“双城双港”格局

产业升级,规划先行。摊开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图,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沈磊指点着,“天津的特点是有山有海。规划中,我们把海河当成一条主线,城市沿河展开,产业布局沿河布置,形成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布局。”

所谓“双城”,指的是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双港”指的是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在天津主城区,规划了一个主中心和两个副中心。主中心为“小白楼文化中心”,未来将建成城市CBD商务中心区。“西站城市副中心”带动天津西北区域发展,“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将带动未来城市的东南区域发展。而海河中游120平方公里的区域将作为天津发展的“未来中心”,于家堡则作为滨海新区的城市中心。

沈磊说,“海河中游就像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一样。留着这片空间,以后便会有很大的想象。”

海河中游南岸,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建成后展览面积达40万平方米,是商务部继广州和上海后,第三个与地方合作建设的国家级大型国际会展中心。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裁刘福学告诉记者,“会展中心力争2015年6月建成,将成为环渤海地区转型升级的一个平台。”会展中心建成后,将立足环渤海、辐射东北亚、面向全世界,成为拉动海河中游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综合开发后的海河,不仅串起了现代产业,而且串起了厚重的历史。海河上21座桥,都有自己的故事,两岸52个近百年的名人故居,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修缮,加上一批老厂房,成就了“百年历史看天津”的内涵。如今,天津不仅打“百年建筑看天津”的品牌,还打出“名人荟萃看天津”、“工业摇篮看天津”的品牌。文化与旅游相融相通,进一步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天津山河湖海泉俱全,旅游资源很丰富。未来我们要把天津打造成旅游的‘热线城市’,成为旅游集散地。”天津市旅游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大为对未来充满信心。近年来,该集团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都在高速增长,利润总额比“十五”时期末增长42倍,年均增长112.42%。他认为,这得益于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大势,也源自旅游与会展、文化、商业等融合,延长产业链后拓展了空间。“海河已成为天津的一张名片,我们把它按名河来打造,融堤岸景观、建筑景观、灯光景观、桥梁景观于一体,成为一条美丽的风景线。”

“面子”、“里子”一样美

建设生态宜居的天津,海河也是亮点。在海河的开发建设中,规划建设者重视“绿道”的设计,把自行车道、人行道设计进去,上游后5公里开发中,串联起5条道路、1个公园,连通已开发建设的海河上游14.5公里,共串起65公里的绿道,到2017年将基本建成。

美丽不仅在“面子”,更在“里子”。所谓“秀外慧中”,核心在于把海河提升改造作为民心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海河开发中如何让搬迁农民得实惠?这是建设者力图破解的课题。津南区和东丽区是近郊区,搬迁改造任务十分繁重。津南区双港镇河畔星城农民还迁住宅小区内,69岁的王者琴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老两口都是农民,以前一直住平房,冬天冷夏天热。今年2月搬进了新楼房,这套房95平方米,儿子还分了一套,比我们的还大。”她家原来住在双港镇李楼村3间破旧的平房里,面积60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后,老两口和儿子家得到13万元补助款,为了住得更宽敞,又添了不到10万元回迁到两所新房子。

河畔星城居委会主任王秉俊说,该社区居住的是双港镇3个村子2200户回迁农民。小区里建了幼儿园、菜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附近还将建设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他笑着说,“原来,大家还不太适应‘城里’的生活方式,现在,村民们爱上了‘城里’的生活。”

在刚刚闭幕的天津市委十届三次全会上,天津发布《美丽天津建设纲要》,将以调整产业结构、污染防治、保护生态为主要内容,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家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强调,建设美丽天津,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指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突出重点,坚持“三抓三促”,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抓产业结构调整,促经济转型升级;抓规划建设管理,促城市品质提升;抓污染综合治理,促生态环境改善。根据纲要,到2020年,天津将成为经济更繁荣、社会更文明、科教更发达、设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建设美丽天津,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生活质量。渤海湾畔,转型升级步伐急,一幅美丽画卷正在当地干部群众埋头苦干、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