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懂还是不懂
□ 张 忱

艺术可以直抵人心,可以让人顿悟,真的需要在理性层面上“懂”得么?像小孩子、像初中生一样质朴地喜欢不好么?

开学第一周,初一的小伙伴们发现,人教版语文课本把名篇《风筝》删掉了,据说是因为鲁迅不好懂。

用一位老师的话说,“这篇文章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去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确实不太好掌握”。这话听来好耳熟啊!相信每个考过中学语文的都有同感吧。说实话,这文章让初中生完全掌握是难了点,但就算是放在本科生课本里,就能保证学生们完全看懂么?如果不能,这样的文章是不是就不值得他们一读?

1000个读者能读出1000个哈姆雷特,1000个孩子也能看出1000个《风筝》。无论如何,文中这句话初中生肯定能看懂,也肯定有共鸣:“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谈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无论小伙伴们儿时是否拥有过游戏的权利,看到此处肯定有话想说,有故事要讲,而且绝对不会雷同。在笔者看来,这就够了。干吗非得整什么段落大义、中心思想?非得弄什么标准答案?说白了,这篇文章被去掉,恐怕不是因为不好懂,而是因为不好考。

被认为不好懂的不只是鲁迅,还有毕加索。在这位现代派大师的大展又将来到中国之际,画家陈丹青也谈起了“不懂”的问题。他说,“艺术是跟每个人的视觉,每个人的内心在沟通。这个沟通如果被所谓的不懂所阻断是什么意思?……懂到什么程度是每个人自己的造化。当然,这里面又牵出很多的问题,我非常渴望回到像小孩一样,像乡下人一样非常质朴地面对一件作品的状态。有时候看到不懂的东西,我会非常喜欢,这个不懂本身就是一种状态,一种非常质朴的、原始的状态”。陈丹青其实提出了两个很好的问题。比如说,艺术可以直抵人心,可以让人顿悟,真的需要在理性层面上“懂”得么?像小孩子、像初中生一样质朴地喜欢不好么?

更不好懂的还有哲学。近日,中国首次获得了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这消息一直以来并没引起多少关注,但实际上此会水平颇高,堪称哲学界的奥运会。而在很多西方哲人看来,中国不该承办此会,因为当代中国人不懂哲学。前几年,著名哲学家德里达就曾放言中国没有哲学。但哲学家杜维明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如果真把这个批评当回事。“等于说人家说我们没有灵魂,而我们也怀疑我们是否有灵魂。”在他看来,西方哲学从希腊开始就和宗教存在矛盾冲突,可是理智和信仰在中国文化里是融合在一起的,哲学如果不能够拥抱中国智慧,就不成其为哲学了。

的确,外国人不懂中国哲学可以说是文化隔膜,自己也这么看实属妄自菲薄。不过,现在我们对传统哲学关注得确实不多了。哲学并不只是教条,更不是文字游戏,它能为所有重要问题的解答提供智慧。在对物质、功利无限追求的氛围中,我们也许可以从理智与信仰相融的哲学里寻到驾驭的工具和抗争的力量。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组照片。照片拍得是纽约某精神病院患者入院时携带的箱子,箱子里面放的是他们最珍爱的东西,包括书、照片、闹钟、球棒、针线盒……还有各种看不出名目的收藏。这些物件,可以说是这些人与世界的最后联系,更是他们唤回正常生活的最后尝试。人同此心,如果哪天发现自己已经彻底“不懂”这个世界了,我们最想带上什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