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造船借风好远航
□ 金 晶

出版“走出去”并非易事,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开始修炼“硬功”,在壮大自身实力的过程中“造船出海”,布局海外市场。

刚刚闭幕的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传来喜讯,中外出版商在图博会上共达成版权贸易协议3667项,比去年增长11.2%。其中,我国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2091项,比去年同期增长12%,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1.33,中文图书版权输出成果进一步扩大。数据表明,作为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承载中华文化的图书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 多点带动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有着170年历史的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牵手”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将实施多领域合作,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中国最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平台呈现中国学者的优秀著作,让数以万计的海外学者能够快捷地了解中国的科研状态及成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与法国第三大出版集团达高集团签约我国云南本土漫画家李昆武的系列作品,包括《春秀》、《云端上的铁路》两书的中文版权引进,《伤痕》法文版权的输出,以及英文、德文、丹麦文等其他语种的海外推广合作。而《伤痕》法文版也将会是我国第一部输出欧洲的、讲述抗日战争历史的纪实漫画;

——凤凰出版传媒旗下的江苏人民出版社与圣智盖尔电子图书馆签署战略协议,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78卷、4000万字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和10卷、500多万字的《中国近代通史》这两部大型著作,将通过圣智盖尔电子图书馆走向世界;

另外,商务印书馆与荷兰威科集团举行了中国法案例“走出去”版权贸易签约,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也邀请200余位海外展商开展了新书发布、贸易洽谈,输出版权有望超过400项,其中输往非华语地区的版权项目超70%……图博会上的一场场签约,也是当下出版市场的动态写照。

“随着这些年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其他国家对中国社会经济研究理论动向也越来越感兴趣。这一领域要有中国学者自己原创的研究成果和声音。”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李文溥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中心已与斯普林格出版集团签订了开放式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出版每年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

“这些作品能透过平民视角和独特笔触,用融通中外的漫画形式去讲述普通中国人的人生故事,传达普通中国人的朴素感情,不仅打动了中国读者,也打动了西方读者。”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李岩这样评价李昆武的漫画。

从一个个合作项目里,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出版“走出去”渠道正在增多,所涉及领域也逐渐拓宽,呈现出“多点带动”的良好走势。在一众“出海远行”的出版物中,不但有获国际殊荣的文学作品,还有平民视角的漫画创作;不但有珍贵价值的史料呈现,还有扎实严谨的学术著作。这些出版物类型日渐丰富,也从多角度向世界传递着我国多元文化的气息。

□ 借“风”远行

尽管我国版权输出数量逐年增长,版权输出途径不断创新,但许多在海外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国内出版企业都明白,出版“走出去”并非易事。于是,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开始修炼“硬功”,在壮大自身实力的过程中“造船出海”,布局海外市场。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为例,通过多年经营,该公司目前已拥有海外出版发行网点28家,遍布美、加、澳、英、法、德、俄、日、韩,以及香港地区,包括7家分公司、9家出版公司、13家书店和合资发行公司,已形成目前我国出版业跨地区、跨国、跨所有制经营的全球最大出版发行网络。

锻炼筋骨之外,借风借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上所及,这些年在中国了解世界的过程中,世界也想更多地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进一步挖掘这种需求,运用有新意的策划将其转化为具体选题和内容,将形成一定的购买力。这方面,于丹《论语心得》海外发行超过36万册便是很好的例证。另一方面,可借之“风”还有当下技术革新带来的数字出版大潮。对此,国内已有企业尝试发力。

上月底,作为数字出版服务型企业的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两款国内首创的数字产品,即“基于XML数据库技术的数字出版平台”和“B2B国际营销平台”。其中,“B2B国际营销平台”便是同方知网根据海外图书馆市场需求和特点,为国内出版社量身打造的“国际直通车”。

据同方知网副总经理张宏伟介绍,应用该平台,国内出版社可按照国际数据标准对自身数字内容进行再加工,进而更好地扩展海外图书馆中文馆藏。此外,同方知网的“作品评价”和“定向推送”等个性化功能,还可将海外机构图书馆的大量读者吸引到国际营销平台上来,最终实现出版物的主动国际营销。

“相对于一些数字出版领先的国家,国内数字出版走出去更显得‘道阻且长’,需要参与者在开启全球视野的同时苦练内功。”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中心主任孙述学表示。

□ 人才为先

国际化、数字化的浪潮,为全球出版界带来一波冲击。乘风破浪,我国出版业海外“出航”还需要好的船长和舵手,需要大量优秀人才储备。然而,人才缺乏目前已成为摆在国内众多出版企业面前的一个长远而又现实的问题。

翻译人才是主要方面。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曾向媒体表示,目前中国缺乏将中文优秀作品介绍给外国读者的高水平译者,导致很多优秀的作品难以走出国门,文化“走出去”仍然任重道远。此外,从市场角度而言,对国际出版市场分析研究、精于国际图书市场策划的人才需求依然旺盛。

经营人才也存在一定空缺。从实物出口、版权输出到共同出版、资本输出,随着我国出版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形式不断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如提出“跳出出版做出版”的安徽出版集团,在开拓海外市场时除了做好图书出版外,还将重点放在了录入、印制外文图书等文化服务贸易领域,以及加入中国元素等附加值的“文化装备”上。有此布局,该集团也在多年前即开启计划,吸引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专职对外合作人才队伍。尽管如此,该集团国际业务部主任包云鸠表示,企业内部培养文化、经济和法律方面均有涉猎的复合型人才,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还需国内各高校针对文化输出进行专门培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