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当前,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危机所反映出的深层次矛盾、结构性问题尚未消除的情况下,各方对二十国集团如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均寄予高度期待。
金融危机将二十国集团推到前台
记者:为什么说二十国集团峰会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
陈凤英:G20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当时成立了一个由19个国家和1个组织(即欧盟)的财长、央行行长参加的会议机制,但其国际影响力不是很大。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则直接催生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机制。当时,美国希望召开G20的领导人会议以应对危机,中国给予积极回应,促成峰会顺利召开并达成共识。如今,G20成员涵盖了世界主要的经济体,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5%(2012年)、全球贸易的80%和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显然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更为重要的是,二十国集团反映了国际力量格局变迁与世界经济发展态势的新现实。
我认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将二十国集团推到前台,成为世界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但峰会机制的出现,实际上是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世界呼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领导、共同治理全球经济的历史必然。G20的发展还打破了传统的“中心—边缘”理论,即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的理论,G20峰会的成立标志着新兴市场国家开始进入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心位置。
新兴市场国家
地位不断上升
记者:当前世界经济秩序正在发生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在二十国集团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陈凤英:在过去十多年里,有一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即世界经济发展不再是完全由发达国家主导,而是形成了两个牵引主体,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另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它们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相同。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70%由新兴市场在拉动,这也意味着新兴市场的贡献率超过了发达国家,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格局变化的背后是力量的变化。如今,像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国际贸易、全球发展等国际重大议题,没有新兴市场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也是难以解决的。
二十国集团的发展历程也体现出新兴市场地位正在不断上升。2010年11月第五次峰会在韩国首尔召开,实现了峰会首次在新兴市场举办。首尔的会议取得较大成功,将大会的议题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发展问题。俄罗斯主办今年峰会说明新兴市场参与主办峰会的意识明显增强,峰会议题也越来越多地体现新兴市场的关注。与此相对照的是,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话语权仍由发达国家主导,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只拥有不相称的份额,这一现状亟须得到改变。
中国的桥梁纽带作用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中担任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
陈凤英:在G20机制中,中国作为主导力量的作用非常明显。中国代表的是新兴市场,美国代表的是发达国家,金砖国家会议和G8峰会是双方各自的平台。中国通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实际上发挥着加强中美合作、沟通金砖国家和八国集团的作用。正是由于中国的这种桥梁纽带作用,使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在二十国集团机制中更多是寻求合作而不是走向对立。这可以说是中国为二十国集团机制发展作出的很大贡献。
中国为完善G20机制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积极响应2008年美国时任总统布什的呼吁,参与构建二十国集团峰会平台。第二,2009年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为稳定金融市场和创造就业及恢复经济增长推出1.1万亿美元的扶持计划时,中国积极参与,以此制止金融危机蔓延,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第三,中国以巨资刺激自身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与平衡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第四,中国对推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尤其是IMF等改革作出巨大贡献。
从IMF改革、世界银行改革到全球经济再平衡以及税制改革,还有全球监管体制、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建立等,每一次中国都主动参与,积极建言。可以说,二十国集团的每一步完善,都有中国的积极推动和巨大贡献。
峰会的话题和亮点
记者: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即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除既定的“增长与就业”主题外,您认为本次峰会还将主要聚焦哪些议题?预期会取得怎样的成果?
陈凤英:除既定的“增长与就业”主题外,我认为有关国际贸易的议题会成为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由于TPP、RCEP等区域性贸易机制的出现,国际经贸合作出现了碎片化发展倾向,亟须重新整合。这次会议应在启动多边合作即WTO贸易机制、推动新一轮多哈回合谈判方面发挥作用,以便在12月的巴厘岛WTO部长会议上提出方案,进而在早期收获等方面取得大的进展。
当然,今年的峰会仍会聚焦世界经济形势,这也是最重要的话题。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就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何时以何方式退出的问题,如果突然无序退出,必然会引起全球资本市场的紊乱。以印尼为例,年初IMF曾预测印尼将超越印度成为经济增速第二快的国家,而现在印尼却出现了股市汇市暴跌、经济增速骤减等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大量热钱流出造成本国货币贬值,从而影响了印尼经济。当前,巴西、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国经济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因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导致这些国家贸易收入减少。因此,圣彼得堡峰会的最大任务就是要对美国退出量宽问题进行讨论,要求美国有序、渐进、稳妥退出,要承担大国责任,退出过程必须透明,要有“安民告示”。G20尤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须出台应对预案,当美国退出量宽对一些新兴市场的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时,就应该提供救助。世界经济危机以来,IMF一直在帮美国,后来又帮欧洲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现在新兴经济体遇到困难,理应得到帮助。对此,金砖国家要有明确态度,提请G20峰会关注新兴市场经济稳定性。
全球经济治理是G20最主要的目标
记者:2008年二十国论坛升级为领导人峰会。5年过去了,世界经济仍复苏缓慢、深层结构性矛盾仍未消除,现在有声音认为,二十国集团的作用在减弱。您如何展望二十国集团的发展前景和努力方向?
陈凤英:全球经济治理是G20最主要的目标,其中以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为首要任务,但当前改革的角色被淡化了。国际经济转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G20目前还只是个应急机制和过渡时期的平台。我认为,G20未来应该定位为全球事务议事堂,容纳权威智囊,每年把可能影响世界发展的问题提出来,让相关国际机构去执行。金融方面的让IMF去管理,国际贸易、全球发展事务让世界银行去对接,气候变化、粮食安全问题让联合国相关机构负责,只有这样才会实现权威性。实际上,二十国集团应该设立一个办事机构,真正实现机制化。在尚未成立办事机构的情况下,可让IMF和世界银行来负责执行。
二十国集团应该当管理全球事务的“大脑”,而那些国际机构是负责具体执行的“手脚”。这样作好定位和分工,二十国集团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远。
主席国议题安排的独特用心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廖伟径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八次峰会9月5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开幕。这是俄罗斯自2012年12月接任G20主席国以来所有活动中的“重头戏”,也是检验本届轮值主席国所能取得成果的“期终考”。
俄罗斯将“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作为本年度G20活动的主题,将“促进投资、有效监管、增加透明度和市场信心”列为优先方向,并为此设置了“加強财政监管,促进多边贸易,能源市场平稳增长,关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框架协议,保障就业,促进发展,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反腐败”等8项优先议题。
在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主要经济体复苏不平衡的局面下,俄罗斯作为主席国想在领导全球经济议程上“出彩”并不轻松。俄罗斯《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主编、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卢基扬诺夫指出,通常G20主席国可以通过成功组织和制定正确日程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必须取得非常重要的实质成果才能引人注目。
考虑到全球经济体的关注焦点和现实挑战,俄方在今年的会议主题和议程安排上体现了自己的独特用心。俄罗斯G20事务协调人尤达耶娃在阐述俄方对本年度会议主题的选择考虑时表示:近年来G20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每个主席国均提出了自己的倡议,但是这些倡议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缺乏连续性。因此,俄方在制定自己的议程前,首先对2008年以来G20通过的共识和决议的有效性进行了细化分析。其次,俄罗斯也注意到随着历届主席国所提出的倡议不断增多,G20议程也在不断扩大,某种程度上降低了G20机制的效率。因此,俄方决定回归经济增长与就业等传统经济议题,在制定今年议程时尽量不随意扩展,所确定优先方向对于成员国而言均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重要焦点。
对传统议题的务实坚守并不代表关注视野的“狭隘”,俄方试图在收放之间找到某种平衡。在今年的主席国活动中,俄罗斯贡献出了几个自己的“亮点”:首先,在G20框架下首次召开了财长与劳动就业部长联席会议,针对许多国家失业率高企的现实挑战,着重讨论了创造条件增加就业的措施,并提出劳动力市场政策不应再被视为单一的和次要的政策,而应当与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进行整合;其次,首次将“G20公民峰会”列入官方日程,还举办了G20工商峰会、G20工会会议、G20青年峰会等活动,将社会问题纳入G20关注范围,同时听取社会各阶层对G20议程的意见和建议,并提供给领导人峰会讨论;第三,首次将税收议题纳入讨论日程,其中关键倡议包括建立多边和双边税务信息自动交换机制,堵住大型跨国企业利用离岸市场进行避税的漏洞,相关措施有可能促成全球税收体系的重大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G20的议程也体现了俄罗斯本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不久前,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第二次调低了本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由2.4%降至1.8%,俄罗斯经济面临的稳增长挑战十分严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经济陷入停滞甚至衰退。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态势,如不能有效吸引国内外投资,启动国内需求,要实现普京总统提出的2020年前创造250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就会困难重重。因此,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商议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话语权等,对俄罗斯显得十分必要。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组织和一体化教研室主任祖耶夫据此认为,俄罗斯从主席国身份中的获益远不止制定优先议程。
俄罗斯的主席国任期将在年底结束并“交棒”给澳大利亚,对于自己今年以来的表现俄罗斯感到十分满意。在领导人峰会即将召开之际,普京总统发表文章指出:“俄罗斯所确定的优先议题保证了G20工作的连续性,过去9个月中在落实稳定、平衡增长的框架协议、金融体系改革、推动世界发展、增加就业、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等关键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G20是全球经济治理重要平台
□ 时 伊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匹兹堡峰会将G20确立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后,围绕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问题,出现了两种不同声音。有人认为,G20表面上是集体领导世界经济,实际上集团内部的矛盾分歧将难以调和,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的共同弃权,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名不副实;也有人认为,G20在现有的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最具代表性,将持续占据全球经济治理中心论坛的位置。一晃4年过去了,事实是G20的步伐越走越稳健,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
G20曾经不断被拿来与G8作比较。虽然G8由于成员发展阶段相似,数量较少,协调方便,在行动力上具有其他机制不可比拟的优势,但G8覆盖面窄,无法单独应对全球性经济问题,这一缺陷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暴露无遗。新兴发展中大国由于坚持自身定位,不愿加入G8,而曾经的“8+5”对话会议程设置、成果设计等都由G8掌控,发展中国家只能被动接受,双方地位不平等,代表性和执行力也就大打折扣。近2年,虽然G8在一定程度上又重新涉足经济金融领域,但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核心机制的作用不可撼动。
G20成员众多,影响力强,是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G20人口占全球的2/3,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5%,贸易额占全球的80%。广泛的涵盖面保障了G20政策的庞大受众和有效实施。更重要的是,G20的成员结构具有代表性。G20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群体的经济论坛,奉行协商一致的原则,在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方面对各成员一视同仁,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出台对各方总体有利和可接受的政策、最大程度地协调各方行动创造了条件。
G20的运作模式有利于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协调人和财金渠道“双轨”筹备机制确保其运作效率,一系列部长级、副部长级和工作组级定期会晤,使其能够较为准确、及时地覆盖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领导人峰会使其能够达成有实质内容的成果,各成员轮流担任主席国则有利于不同地域、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将自身特点融入G20,使其不断充实和完善。
G20在应对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行动,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伦敦峰会制定了1.1万亿美元的全球复苏计划,有效稳定了市场信心,为拯救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匹兹堡峰会明确提出世行投票权改革的量化目标,推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的投票权,使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首尔峰会批准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新兴经济体和份额低估国将增加约6%的份额;洛斯卡沃斯峰会承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4360亿美元,共同抵御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时至今日,已取得显著成效。
G20正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对此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金融危机过后,各成员同舟共济的精神趋于淡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议题分散化和目标模糊化;也有人认为,G20提出的目标振奋人心,但缺乏具体的实施步骤;还有人提出,G20不能只关注短期解决办法,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制定世界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上。
从世界经济形势看,G20顺应了现阶段世界经济多元化发展对上层建筑的要求,上述问题是随着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各国政策调整而出现的起伏,也是多边机制的共同特点,并不能实质性改变G20全球经济治理重要平台的地位。纵观全球,很难出现比G20更具合法性和代表性的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G20会不断完善。继续维护好、利用好、发展好G20机制,是G20成员共同的希望和心愿,也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