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9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勇于创新立潮头
——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创新报国强军惠民纪实
本报记者 张 忱 通讯员 李 治
图为在磁浮列车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取得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的国防科大科研团队。

何书远摄
国防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图为科技人员验证设计效果。    何书远摄

国防科技大学创建之初,首任院长陈赓大将就形象地比喻,“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老虎,我们就为老虎插上翅膀”。60年来,该校为人民军队现代化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为科技强军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60年间,取得了6000多项科研成果。仅“十一五”以来就承担了国家科技中长期重大专项、装备型号研制项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基础研究项目297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93项。

国防聚焦

2013年6月17日,从德国莱比锡传来消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在第41届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排行中位列榜首,这是继2010年天河一号首次夺魁后再次折桂。从天河一号到天河二号,两度问鼎世界超算之巅,标志着我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翻看“哈军工—国防科大”60年的历程,无数个科技奇迹璀璨夺目:中国第一台每秒亿次、10亿次、万亿次和千万亿次巨型计算机,第一台环形激光器,第一个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第一台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第一条自主磁悬浮列车试验线,最高纳米超精加工精度,世界最高时速无人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的“十一五”5项重大科技突破,其中1项由国防科大独立完成,3项由国防科大参与建设。

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斩关夺隘

“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1978年,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将研制亿次巨型机的任务交给国防科大。

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跳过千万次,直接研制亿次巨型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时任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慈云桂立下军令状:“尽管我已经60岁了,就是豁出这条老命,也一定要把巨型机搞出来!”

很多参与研制的专家教授,回首当年无不感慨万千。冲刺关头,蹇贤福副教授忍着癌细胞吞噬躯体的剧痛,用颤抖的手写完5大本实践经验,安详地闭上了疲惫的双眼;为设计出更优异的运算控制系统,俞午龙讲师连续5天5夜没有合眼,倒在出差的路上。长眠在巨型机研制征途上的还有乔国良、钟士熙、王育民、张树生……

1983年12月,我国首台亿次巨型机在国防科大研制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研制巨型机能力的国家。毋庸置疑,在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点上,国防科大都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环形激光器是衡量一个国家光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导航和精确制导,曾经是世界性难题。上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环形激光器,引起了世界光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我们不能受制于人!”国防科大高伯龙院士很早就盯上了这个世界性难题。

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研制条件十分艰苦。实验室没有空调还必须封闭,长沙的夏天本就酷热难耐,实验室更成了“大蒸笼”。高院士带着团队挥汗如雨,双脚经常肿得连袜子都脱不下。

30年磨一剑。1994年11月18日,我国第一台环形激光器通过国家鉴定。

卫星导航系统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对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具有重大意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千里眼”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为打破国外垄断,国防科大“北斗团队”展开艰难的“排星布阵”。

在这个科研团队里,“白+黑”、“5+2”是工作常态,一日三餐都在实验室吃盒饭,每个人的办公桌下都放着行李箱,随时准备出差。

18年艰难攻关,他们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瓶颈,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惟一同时承担系统核心体制、卫星关键荷载、运控主体、测试设备研制任务的国家队主力军,为覆盖亚太地区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作出了突出贡献。

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造福于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技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国防科大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发挥自身科技优势,为国家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依托国防科大提供的技术支撑和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构建了石油勘探数据处理、生物医药数据处理、动漫与影视超级渲染、高端装备制造产品设计与仿真、地理信息等5大应用平台,为600多家重点用户提供了超级计算服务,推动了国家、地方经济发展布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作。

如今,刚刚夺得世界第一的天河二号即将落户广州,主要应用于大科学、大工程,以及产业升级和信息化建设领域,目前已在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和存储、“智慧广州”信息系统建设、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动漫制作、基础研究等方面推广应用,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出巨大作用。

自主驾驶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技术。曾有国外权威专家推断,无人车的最高时速只能达到70公里。贺汉根教授带领团队经过反复计算和试验,突破制约无人车速度的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2007年,他和团队研制的无人车,最高时速达到170公里,成为当时世界无人车第一速度。

在攻克自主驾驶技术这一过程中,他们还攻克了地面无人平台复杂环境识别、智能行为决策和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带动航天、海洋、军事、建筑、交通、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智能车辆导航控制系统的开发研究,逐渐显现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2年5月10日,国防科大研制的“天拓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发射成功,采用了90%以上没有在太空验证的新技术。在轨稳定运行的一年时间里,先后传回100余万条AIS报文,绘制出我国首幅全球船舶AIS数据海图,为交通部通信信息中心等10余家用户单位连续提供AIS数据服务,在海洋目标跟踪监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着眼于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防科大科技惠民呈现出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校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株洲时代新材公司联合研制的大尺寸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在国内多个大型风场应用并远销多国;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固态硬盘核心技术,与湖南源科高新技术公司建成亚洲最大的固态硬盘生产基地,产量在全球127家固态存储厂商中名列前茅。还有银河麒麟操作系统、银河玉衡核心路由器、北斗手持式用户机、360度全景式摄像机、面部识别技术……社会生活中贴着“国防科大研制”标签的科技成果越来越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