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绿色屏障 经济长廊
本报记者 吉蕾蕾

8月28日召开的“三北工程统筹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现场会”指出,今年是国家批准实施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第一年的关键时点,要科学统筹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全力推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于1978年启动,建设范围主要是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分八期工程进行。规划力争到2050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约15%。目前,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647万公顷。

生态经济效益凸显

27日上午,伴着零星小雨,记者来到甘肃省静宁县城川乡东山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吴庙村村民吴进军正在地里查看苹果长势,他种苹果已经有15年,现在每亩纯收入近1万元。他说:“以前种洋芋、苞米,每亩地的收入也就几百元,种上果树后不仅生态好了,收入更是以前没法比的。”

静宁县90%以上的面积是山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三北工程启动以来,静宁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的有利条件,按照山腰梯田发展苹果经济林的思路,发挥山地宜林地面积较大的优势,发展生态民生林业。

近年来,三北防护林工程在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指导思想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用型林种树种,积极开展林业多种经营,着力推进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特色林果基地初具规模,建成了以黄土高原、新疆绿洲、燕山山地为主的三大特色林果产业带,面积达400多万公顷,年产干鲜果品3600多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

兴林富民并举

三北工程为我国生态改善和民生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离不开工程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三次飞跃。

三北工程建设之初,三北地区的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风沙危害加剧、水土流失扩展的态势,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三北工程将建设“大型防护林体系”确立为指导思想,采取以人工修复为主的措施,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这一时期工程建设中防护林的比重达70%左右。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三北工程原有的建设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这时候,三北工程确立了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指导思想,在确保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林业发家致富的功能,在重点适宜区初步建成了一批经济林、速生丰产用材林、饲料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这一时期,经济林比重由工程建设初期的5%提高到25%左右。

近年来,三北工程又及时调整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线,统筹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的指导思想,实行生态基地、产业基地建设与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相结合,大力推进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初步呈现出生态与民生相融合、兴林与富民相统一、山沙增绿和身边造景相呼应的工程建设新格局。

建设任务繁重

经过三北工程建设,三北地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重大转变,工程区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然而,三北地区仍是我国林草植被最短缺、生态状况最脆弱的地区。三北地区现有沙化土地面积143.8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38.5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国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3%和39%,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是三北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总工程师洪家宜介绍说,三北防护林建设是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由近及远的原则推进的。经过30多年建设,条件较好的地方已经基本完成造林,剩下的大多数地方条件较差,环境恶劣,造林难度越来越大。

根据国家批复的三北五期工程规划,到2020年,工程区需完成造林1647.3万公顷,新增森林面积9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2.27个百分点。与前四期工程相比,五期工程建设内容更加丰富,任务更加繁重。

三北工程既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性工程,也是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加强三北五期工程建设,一方面,要把三北工程建设置于坚守生态红线、维护生态安全的大局去统筹谋划,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机制,鼓励、支持、引导各种社会主体参与三北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的林产品,推动工程建设由传统模式向标准化生产转变。同时,要强化科技支撑,抓好不同类型区生态恢复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绿色增长,提升民生福祉,全力推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