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底线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那么,什么是底线思维呢?它是一种包括辩证法、实践论在内的系统、科学思维。它强调认真评估决策处事的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守住最后防线。底线思维也是一种符合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思维方法,从最坏处着眼谋划工作,着力避免被动局面,掌握工作主动权。

底线思维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它是一种后顾性思维取向,注重危机、风险、底线的界定与防范,对于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大一些、足一些,特别是对不利因素作更加充分的估计和准备,确保“守底”;第二,它强调勇于面对事实并接受出现的最差情况,让人充分认识到,一旦处于底线的位置上,如何坚定信心、从容面对,有助于克服恐惧心理;第三,立足全局、突出重点,善于取舍,看到事物的远景并作出相应的对策,对各种替换方案和解决办法保持更加开放的思维。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一些民生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资源、环境、生态压力迫在眉睫。直面挑战,需要勇气,也需要管控风险、防守底线。从制定宏观政策、措施到出台解决具体问题的工作方案,都需要准确地找出短板,据此划定底线。比如,上项目搞开发,就必须考虑环境生态容量,考虑土地、拆迁等涉及民众现实利益的合理安排。加快发展,底线思维是安全阀,是稳压器。

领导干部树立底线思维,对于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化挑战为机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发展过程中,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入分析世情、国情,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及时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坚定信心,迎接挑战,争取有更大作为。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学界理论界热议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的新表述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把中央领导提出的“底线思维”看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改革方法论。可见,底线思维对于我们研判与把握当前的局势与任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本报记者 郭存举整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