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游人如织的杭州岳飞庙,位于江西九江县郊的岳母祠则显得过分寂寞了。
岳母祠位于庐山脚下九江县县郊一个叫株岭的山上。初探岳母祠颇费了一番周折,出县城3公里,便是乡下的景象了。我东找西寻,还不时向路人多方打听,才在路边看见一块岳母祠的指示牌。顺着所指方向,走尽水泥路面,眼前便呈现一座白墙黛瓦的建筑来。我心想,这一定就是岳母祠了。走进一看,果然如此。飞檐斗拱的正厅上方,有“岳母祠”牌匾高悬在上,墙的右侧,有“精忠报国”几个斗大的字。岳母祠四周青松翠柏,倒也映衬得幽静而清雅。
步入岳母祠内,里面果然绿色葱茏,回廊曲径间的建筑内,厚厚的青砖,斑驳的廊柱,仿佛是在述说着什么。正厅里有岳母的塑像及岳母刺字的画像,当年岳母跟随着岳家军南征北战,驻守军营,她虽然不能披盔甲、跨战马奔赴前线,痛击敌人,但她教育自己的儿子以家国的命运为重,不忘精忠报国。她高风亮节的民族气节,一直被后人褒奖和颂扬,成为为人母亲的典范。
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再次率军北伐,岳家军长驱直入,一路攻城略地,一直打到洛阳附近,取得了辉煌胜利,可谓是所向披靡。就在岳飞调军鄂州之际,不料老母病故军中。北望故乡汤阴,千山阻隔,万水迢迢。想到母亲生前的遗愿,要乘胜追击,尽快收复失地,母亲的遗骸也就难以魂归故里,只有收复中原,驱逐鞑虏,广袤的华夏大地随处都是母亲安息之处;想到早年岳家军屯兵庐山脚下的时候,随军的母亲十分喜欢那里优美的风景,岳飞遂上书朝廷,将母亲的遗骸埋葬在庐山脚下,让母亲的忠魂与生前喜爱的庐山并存。不久,此事获得宋高宗准奏,赐葬庐山,埋于株岭。
岳母墓坐落在株岭东北端的“卧虎舐尾”处。墓石用湖广石块砌成,圆形拱顶,坐东南朝西北,正中框架式的墓碑上刻着“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墓”。墓前有拜台和石祭器。墓前,香烛陈旧,落叶层叠。石阶上也是粗狂刀砺的样子,显然,这是游人不多的缘故了。登揽叠翠亭,放眼望去,近处,列车飞驰,金黄的油菜花恰是一幅油画,把沙河映衬得婀娜多姿;远处,匡庐叠翠,巍峨耸立,好似巨型的屏障一般。
和这里看守的工作人员攀谈起来,他说,这里除了近处学校里组织学生前来拜祭外,很少有外地人前来,究其缘由,岳母刺字的传奇故事妇孺皆知,但知道岳母的墓葬地,却鲜有人知晓。相对于杭州西湖湖畔的熙熙攘攘,游人如织的岳飞墓,这里就显得越发的冷落和寂寞了。
脚踏着寂寥的落叶,风吹过,云飘过,青山无语,绿树无声,寂寞的岳母祠,日月交辉,风雨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