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发内生动力 启动升级引擎
金 晶 赵彦云

若是动手绘制2005年至2012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当年GDP比值图的话,会呈现出一条上升幅度很大的线型。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正在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贡献不仅体现在稳增长上,更表现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等多个方面——

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过程中,文化产业凭借其关联性广、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为人们所青睐。尤其是与数字技术、电子信息和互联网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更为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

产业升级: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没想到,印象中只会挖煤的山西也‘挖’出了文化。”8月,北京游客宋毅在山西省平遥县观赏了大型实景演出《又见平遥》后说。

作为山西由能源大省向文化大省转型跨越的重要项目之一,该剧自今年2月下旬公演以来,至今已演出300余场,观演人数超过了13万人,获得门票收入1900余万元,在观众和业界均产生了较大反响。其实,早在2003年8月,山西就正式出台了《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下决心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在结构调整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下,我国正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意味着需要拥有更加优化的产业结构、更加强大的创新能力、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和更加和谐的生存环境。而在此番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凭借其关联性广、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为人们所青睐,亦成为各地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从战略高度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富有活力、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的文化产业体系,已经成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翊说。

而今,日趋壮大的文化产业已经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与数字技术、电子信息和互联网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更为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在创新理念的引领下,数字出版、手机电视等一些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出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文化产业通过占领设计前沿、应用新技术,保持竞争优势,进一步影响传统产业部门。文化创意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又带动要素升级,在新旧产业更换的过程中,要素从衰落的产业进入到文化产业等朝阳产业中,构建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彭翊说,“在运用新技术和新的经营方式满足新需求的过程中,文化产业不仅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外需来看,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年减少,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也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从内需来看,通过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意愿、能力也不断提升

消费升级:彰显提振出口扩大内需作用

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了十分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在文化产业推进发展和文化产品日益丰富的过程中,我国与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化。

从外需来看,近年来,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文化市场的份额也逐步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年减少。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从2003年到2012年增长3倍多。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从2003年9:1降低到2012年1.9:1,实现了图书版权输出的重大突破。2011年,我国影视节目出口量比2001年增长近4倍,出口金额增长8倍,出口范围也由20多个国家发展到100个国家。可以说,作为对外贸易又一支生力军,文化产品出口的增加,极大地拉动了经济增长,也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而从内需来看,文化产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期,通过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意愿、能力也不断提升。这一点,从日渐红火的国内电影市场中可见一斑。2003年,我国电影票房只有13亿元,至2012年已增长到170亿元。今年上半年,国内电影票房收入109.9亿元,同比增长36.2%,接近2002年全年票房的14倍。从《泰囧》、《致青春》到《中国合伙人》……一批国产影片受到观众喜爱,更多贴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生活的影片释放了潜力,赢得了市场空间。国内市场对进口影片消费景气同样不弱,《钢铁侠3》取得7.6亿元票房佳绩,《疯狂原始人》票房3.9亿元,《007》也拿到票房3.8亿元。走进影院,享受电影艺术的魅力,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习惯,并成为休闲娱乐的主要消费项目。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由526元增长至1102元,6年内提高了109.5%;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则由295元增长至396元,6年内提高了34.2%。

“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该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就会快速发展;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就会出现井喷式发展。”彭翊告诉记者,“从扩大文化消费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还需进一步增强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逐步构建起促进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而文化消费的不断增长也将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市场动力。”

作为我国较早向民间资本开放的领域之一,文化产业已经借由民资直接进入和资本运作等方式获得了新的发展源泉。

文化市场主体增多、实力增强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大量就业创业

开放升级:逐步消除民间资本准入壁垒

在我国,文化领域是较早向民间资本开放的领域。为营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的环境,政府积极制定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切实为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做好服务,消除有形和无形壁垒,提供公开透明、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以演出市场为例,近几年,随着我国文化体制进入了改革集中增量阶段,众多演出团体开启了自己的改制之路。同时,民间资本也纷纷以此为契机,以合资、参股等方式参与到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实现进军文化产业的目标。如东方演艺集团与民营资本“联姻”,合资成立了新的演出团体,民间资本进入演艺有了更好的范本。

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同样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02年,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传播与文化产业”确定为上市公司的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目前,在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文化类公司已有33个,且大部分取得了不俗成绩。文化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亮眼成绩,有助于稳定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的预期收益。在“信心效应”下,资本市场已成为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

2012年,文化部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文化领域全面向民间资本开放,并明确提出国有和民营一视同仁。《意见》还首次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就此,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可以进入的领域。

文化市场主体增多、实力增强带来的另一个效应是,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大量就业创业。

以万达集团为例。今年5月,万达集团要求各下属公司增加大学生招聘数量,在去年的基础上至少增加10%比例,也即今年招收超过7000名大学生入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作为民营企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万达集团看到了文化产业的潜力与活力,因而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加大文化人才的战略储备,加大对口大学生的招聘力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大大缓解我国就业难问题,既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告诉记者。据预计,至2015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将吸纳约4000万人就业、创业。

“发挥文化产业促进就业的潜力,还需通过全面的政策组合拳,让文化产业潜在的就业机会变成为更多现实的就业岗位。”金元浦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