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入民营资本,一方面是壮大电信业的规模经济,一方面则是优化产业环境,民营资本和传统运营商彼此间有互补性和共生性,能够产生新的增长空间——
民资进入电信业如鲶鱼入水
本报记者 陈 静

8月19日,中国电信宣布与网易合资成立新公司,发布移动即时通讯工具“易信”,意欲挑战微信的移动互联网“超级入口”地位;此前中国联通已和腾讯合作发布“微信沃卡”,并与搜狐视频推出了包月视频定向流量套餐。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开启的“流量+内容”模式正式落地。

这些创新服务与业务模式,正是作为民营资本的互联网企业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日趋深入的写照。在电信业领域,信息消费的持续高速增长,直接取决于电信业务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与电信业务创新的多元化,而民营资本的进入,将进一步扩大电信行业的投资规模,丰富产品形态,激发用户新的消费热点,为电信业务规模增长贡献力量。

“鲶鱼”带来良性竞争

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最晚10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对至少6家民营企业发放“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牌照,准许其试点运营“虚拟运营商”业务,媒体报道显示,苏宁和迪信通等有望首批通过审查。

所谓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简单来说就是“虚拟运营商”从拥有移动网络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处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这一业务几乎是为国内民营资本量身打造。根据试点方案,申请者必须是依法设立的民营公司,其民间资本占公司资本比例不低于50%,此外单一最大股东必须为中方投资者,外资股权比例须低于10%。

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的开启,也被视为民资进入基础电信业的大门正式打开。

鼓励民资进入电信业,从政策层面来看,支持早已有之,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包括电信业在内的6大领域,去年6月公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的8个重点领域。按照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研究室主任史炜的说法,“向民营资本开放电信基础运营市场,不仅是市场生长的需求,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需求。”

仅从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一项业务,已能看出民营资本参与电信业良性竞争的“鲶鱼效应”。5月17日,3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进行资费调整,允许用户自由组合通话时间、数据流量和短信数量,同时进一步下调了上网资费,此举被视为应对民资进入电信业可能产生的“价格战”。对于个人用户来说,“虚拟运营商”出现后,“1分钱打长途”、“免费手机通话”等电信服务并非梦想。而随着IDC(因特网数据中心)和ISP(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牌照的下发,互联网企业的行业成本也有望大幅下降。

但民资对基础电信业的推动作用还不仅限于此,在合作与竞争中帮助传统运营商壮大自我,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是题中之义。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董小英表示,引入民营资本,一方面是壮大电信业的规模经济,一方面则是优化产业环境,民营资本和传统运营商彼此间有互补性和共生性,能够产生新的增长空间。

多项举措打破“玻璃门”

民资进入电信业,不仅仅停留在“虚拟运营商”这一角色。

“民资进入电信业,核心的领域有两个,一是包括‘虚拟运营商’在内的转售业务,二是降低国有股权比例。”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唐守廉告诉记者。

7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到基础电信业运营市场,此后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祝军向媒体阐述了具体落实方案,他表示,“首先,3大运营商均是上市公司,民间资本可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参股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其次,工信部也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引入民间的战略投资者。去年已批复同意了中信网络有限公司有关引入民间资本的请示;第三,鼓励相关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通过减持国有股权,增资扩股,以及在境内上市等方式,引入民间资本。”

不过,尽管有多种方式进入电信业,民营资本依然担心“玻璃门”,他们期待国家相关细化政策的出台。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总裁庄丹表示,民资入局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如果没有实质性、可操作的措施为民营资本保驾护航,很难放开投入。烽火科技集团技术总监李汉兵也表示,希望加快民资进入基础电信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否则开放就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毕竟在3大运营商和广电面前,民资始终是‘弱势群体’。”

民营资本关心的另一重要问题,是监管部门此后将扮演的角色。随着未来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必然会为监管带来更大难度。业内人士坦言,包括如何监管、准入门槛怎么定、普遍服务如何保障等一系列细则需要明确,其中首要的就是要加快电信法的起草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则表示,政府部门要适应新的形势,及时更新监管理念,丰富监管手段,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健全标准体系,加强服务质量监管,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行业声誉和行业的整体形象,努力创造公平公正、有序有效的市场环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