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8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共财政真正惠及农民
——从大木村看成都村级专项资金的富民效应
本报记者 钟华林

崇州是成都市的远郊地区,而鸡冠乡大木村更是偏远,翻过一座山就进入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界。因此,大木村村民自称生活在成都市的“边疆”。这里山大人稀,全村283口人分布在重峦叠嶂、深沟峡谷之中,交通十分不便,农民到乡上赶场要步行3个多小时,加之土地贫瘠,农民收入长期在一两千元左右徘徊。

“贫穷的根源在于交通不便,如果村里能通上公路,山里成片的竹木、丰富的土特产很快就能变成钱,如果再利用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把大木村发展成成都远郊的避暑胜地,将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2002年,郑发清上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初,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想干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村里六七公里的羊肠小道改成乡村公路,连通全村96户人家。

接下来的现实让郑发清的理想变得有些遥远。村里没有一分钱积累,是典型的“空壳村”。请不起施工队,郑发清只得发动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肩挑背驮。在成都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下,2006年村里终于修通了3米宽的水泥路,勉强可以容一车通过。

路一通,10多家农家乐兴起,由于夏季十分凉爽,前来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但山区修路难,维护也难。当初资金有限,所修路面太窄,又无堡坎,一到夏季,大大小小的塌方经常阻断道路,几处本该修桥的地方因缺资金没有建桥,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正当郑发清和村民们发愁之时,成都市出台了有关村级专项资金政策,把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明确村一级修路架桥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管理等社会管理类、文化活动等文体类所需资金,由成都市、县两级财政按一定比例承担,每年9月30日前资金拨付到村。为了避免中途截留等情况发生,全市2751个村都建起了村级专项资金专户或专账。经过运行探索,专项资金的额度也由开始的每村每年不少于20万元,到今年已达到40万元,全市将为这些村预算下拨村级专项资金12.49亿元。

“有了这笔钱,我们以后就不用到处求人‘化缘’了。”郑发清高兴地说。前两年,他们用这笔钱把道路由3米加宽到了5米,加修了多处堡坎,修建了自来水工程,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今年,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他们将利用48万元中的32万多元修建一座桥、改建598米的公路、再修几处堡坎,用6600元处理村里垃圾,用3000元实施全村动物防疫,用5万元购买文体活动设施,丰富村民及游客的文化活动……

在一处挂有“布朗山庄”招牌的农家乐院里,山庄庄主李金国告诉记者,2005年,村道加宽到3米、能跑小车的时候,他开始办农家乐。这几年,随着道路的加宽,他的农家乐也越办越红火,现在山庄有80个房间,最多时一天接待游客180多人。

虽然避暑是季节性的,但就靠7月至9月,纯收入可达七八万元,最好时一天就有三四千元。

依托布朗山庄,李金国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也带动了乡亲们共同富裕。山庄的9个服务员都是当地农民,山庄每年要向村民购买6万多元的蔬菜、约20头猪、200多只鸡。游客们走的时候,车后箱里还塞满了当地的各种土特产,又给村民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郑发清介绍说,全村现有15家农家乐,约800张床位,不能外出打工的人几乎都可以在农家乐就业。短短几年间,全村人均纯收入就增长到8300多元。

鸡冠山乡党委书记李刚感慨地说,鸡冠山乡所有的村都是像大木村这样的偏僻农村,村集体基本都没有积累,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没有财政支持,多少年都难以得到改变,而这些基础设施不改变,农村就难以发展,农民就难以致富,同步建小康也就难以实现。

“成都市村级专项资金就像‘种子资金’一样,带动了村级经济的发展,也像阳光一样,让所有农民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李刚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