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专题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佛山制造”求索转型升级路
工业设计助力“佛山制造”转型升级。图为坐落在顺德北滘镇内的广东工业设计城工作现场。

8月22日,广东佛山市政府联合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促进基金会,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佛山陶艺文化暨产业经济发展交流会,集中展示300多件明清以来佛山陶艺大师们的得力之作。

与佛山陶艺文化齐名的,是享誉海内外的“佛山制造”。这里产的家电占到全国市场的15%,建筑陶瓷产量占到全国的60%,铝型材和不锈钢产品产量均占全国的35%左右。2012年,佛山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第五。

此次在京举办交流会,佛山的目的不仅仅是推广陶文化,“醉翁之意”更在于产业合作。事实上,去年佛山已在上海、深圳分别举办了大型产业链对接洽谈会,吸引了大批优秀项目,开创了与上海、深圳产业合作的新局面。

佛山之所以加快与一线城市建立产业合作的步伐,要从这座“制造名城”当前的困境说起。“现在整体环境很难,国际市场不明朗,内销上不来。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改投入严重不足,这是一个信号,说明企业信心不足。佛山现在处于一个临界点:转型快,犹如寒冬备粮,可在危机后迎来大发展;转型慢,则损失难以估量。”佛山市长刘悦伦说。

如何让“佛山制造”以最快速度转型升级?这考验着城市主政者的智慧。

产业链招商提升“制造之城”

走进佛山南海高新区,只见一汽大众项目占地1505亩、投资133亿元的一期厂房已基本建成,焊装车间里,842台机器人正在忙碌。“这个车间四分之三的工作都由机器人完成。下个月投产后,每60秒就有一台成车从生产线上下来,一年可生产轿车30万辆。”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王巍说。

作为南海高新区最大的引进项目,一汽大众不仅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和品牌效应,还被寄予了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更高期许。目前已有41家一汽大众供应商企业进驻园区,其产业链效应使佛山汽配产业如虎添翼。

在汽车产业领域,同样让佛山人骄傲的还有北汽福田项目和南车项目。就在几天前,北汽福田宣布,将在佛山新建年产24万辆皮卡和SUV的生产基地。项目所在的三水工业园内,已形成超过40家汽配企业的产业集群,覆盖汽车上中下游各领域;中国南车在与佛山的合作中,提出了“佛山车、佛山造、佛山用”的口号,将主要零部件生产本地化。“一个车厢就有1万多零部件,你能想象到带动性有多大。”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旋说。

去年以来,佛山实施了“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汽车产业是其中一个案例。陈旋说,过去“佛山制造”长期停留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产业链招商”以构建强大而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目标,开展“补链”、“建链”和“强链”,以期形成一座“链”上的制造之城。

所谓“补链”,就是寻找现有产业链条中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将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重点方向是平板显示、汽车制造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所谓“建链”,针对的是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引进该产业中具有核心地位的龙头企业,建立全新的产业链条,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建链”的重点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产业;所谓“强链”,则是针对装备制造、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从科技、金融、信息化提升及品牌引领入手,强化其薄弱环节。

“产业链招商取得了明显成效。”刘悦伦说,仅今年上半年,佛山就引进了超千万美元的项目32个,其中6个为世界500强项目。珠三角德国医疗谷国际合作项目、日本村田制作所陶瓷电容器纳米材料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签约或落户,提升了这些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但传统产业得到提升,新兴产业也发展迅速。目前,佛山主要行业的本地产业配套率达90%以上,配套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

产城融合集聚高端人才

一年前,以佛山新城为载体,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成立,其产业定位十分明晰——专注于工业服务。

为什么选择德国?佛山新城管委会主任赵海解释,“佛山制造”的短板,正是制造业产业链上的“盈利环节”——研发、工业设计、检测、教育培训等。而同样以制造业闻名的德国,恰恰在工业服务这一产业链高端领域十分发达。他们希望通过二者的“嫁接”,为“佛山制造”找寻新的出路。

在中德服务区挂牌当天,佛山新城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举行了签约仪式,通过该协会,佛山新城将全面引进德国各类高科技服务。赵海说,弗劳恩霍夫协会是德国最大的科研机构之一,专注对德国中小企业的服务。佛山新城将建立中德企业服务中心,为佛山企业对接国外高端研发机构充当桥梁。这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佛山制造业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佛山30多万家,甚至广东350多万家中小企业都将从中受益。

产业定位明晰了,接下来的问题既简单又复杂:凭什么去吸引有实力的德国企业和服务机构进驻?对此,赵海的回答是:建设产业、城市、人三位一体的佛山新城,留住一大批高端人才。

人,是佛山联姻德国、升级制造的关键要素。佛山一家灯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一家德国百年企业遇到了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惊叹不已:“他竟然可以直接用手绘出复杂的图纸来向我介绍产品的工艺技术!”

如何让德国工程师爱上佛山新城?根据规划,佛山新城正在构建与德国相似的生活、营商氛围,不但将建起德国培训学校、德国医院、德国酒店、德国风情街等,让德国人才感觉宾至如归,还将建立“中欧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机构,为进驻企业提供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培训、市场推广等“一站式”服务。

驱车行进在佛山新城重点开发区域,岭南文化与欧陆文化风情的融合浑然天成。摩天大厦与小桥流水互相辉映;德式风情的啤酒屋、咖啡馆与岭南建筑群各具特色;人们可以在剧院听贝多芬,也可以在庙堂里唱粤剧……“产城人融合的发展理念,将引领佛山新城探索出国际工业合作的新模式。”赵海说。

如今这张蓝图还未成为现实。这座楼台林立的新城,还少见到人的身影。但近两年,已经有一批大项目、产业载体纷纷入驻新城,不仅有中信大厦、集成金融广场等金融项目,还有苏宁广场项目等休闲、娱乐、商贸项目。“通过高效立体的公共交通网,珠三角地区任何一个城市的居民都可以在1小时内来到佛山新城。相信3年后,这里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赵海说。

“绿色制造”扩充环境容量

在佛山,平均每秒钟有2个电饭锅下线,每分钟能生产100台微波炉,每小时能生产273台洗衣机,每天生产冰箱超过2万台,每年生产空调2300万台、电子元件17亿只……

庞大的制造业背后,是难以计算的“副产品”:从污水到废气、粉尘,从废旧家电到家具边角料……“环保容量有限,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制约因素。”佛山市长刘悦伦说。

如何破解这一发展瓶颈?佛山市近年来孜孜以求,进行了多方探索。

“转移”是一条路。佛山市根据广东省提出的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与清远、云浮、阳江等八个县市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近年来共转移项目650个、投资860多亿元。

“关停”又是一条路。近几年,对于不符合产业定位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佛山市坚决关停。据不完全统计,佛山迄今已关停整治企业1300多家,其中直接关停649家,涵盖了陶瓷、小熔铸、小火电、有色金属、玻璃、皮革等诸多行业。

着眼长远,佛山最想走的是一条“绿色制造”之路,这也是“佛山制造”转型升级的题中之义。“十一五”期间,佛山GDP能耗下降25%,降幅居全省第一。这一成绩与佛山市近年来广泛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密不可分。

早在2000年,顺德家具产业已突破百亿元,汇聚了上千家家具厂。一批批木料被运进厂,变成一套套精美的家具销往全国各地,留下的是一堆堆木屑和边角料。此情此景触动了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的吉发,他由此萌生了搞木材循环利用的念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他与秉持同样理念的业内朋友共同创办了沃德森板业公司,研制出了可以将木屑压成环保板材的专利技术。

成功将木屑变为家具之后,沃德森还尝试与当地一家药企合作,将其每年3600吨中药废渣,变为了生活纤维板的原材料。如今,沃德森已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废弃木材循环利用”领域技术最先进、产业化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年回收废弃木材130万吨以上。

在佛山,与沃德森一样在“变废为宝”路上觅商机的企业还有很多,形成了一个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群。在家具、陶瓷等优势产业领域,还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

资源循环再利用在佛山蔚然成风。佛山一方面出台政策,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并要求每个工业园都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站。另一方面积极建设循环经济园区,西樵纺织产业示范基地、三水水乡工业园、南庄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等,都被纳入了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绿色制造”的探索对佛山产业的优化提升成效明显。以传统“污染大户”陶瓷行业为例,目前佛山保留的60家建筑陶瓷企业,全部开展了清洁生产,年减少污水排放200多万吨;企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回收利用,废渣、边角料回收率超过九成。陶瓷产业最集中的禅城区,近3年陶瓷产量减少了近4成,但产值和税收增长了三分之一,能耗下降了四分之一。 文/郑 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