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哈尔滨8月20日专电 (记者王子辰) 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近日称,中国能源市场近期的价格改革对中国国有石油企业的信用状况是利好消息。但标普同时警告,这些企业扩张所带来的风险可能会使这一利好打折。
国内油价已盯住国际市场价格,调价周期由过往的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并不再受每次4%的调价幅度限制。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卢文正表示:“政府的改革措施意味着石油企业现在能够根据原油价格的走势更为频繁地调整产品价格。我们将此视为对炼油行业的利好。由于政府严格控制产品价格,这一行业在过去几年内处境困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月底也宣布,非居民天然气的“门站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实行最高上限价格管理,其中增量气价格一步调整到与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等可替代能源保持合理比价的水平,存量气价格分步调整,力争“十二五”末调整到位。
该报告表示,国内石油产品和天然气定价的改革措施将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更好地把其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
该报告还指出,为了应对中国日益扩大的能源缺口问题,这三家石油公司一直进行大量的资本投资与海外扩张,这应有助于提升这些企业的储量规模和扩大它们的经营范围到中国以外的不同地区。
卢文正表示:“但与此同时,这种扩张已经导致中国石油持续性的自由经营现金流赤字,并且三家企业的总体债务都在上升。尽管我们预计中国政府对它们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但如果这些趋势持续下去以及收购风险加剧,它们的个体信用状况会面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