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林业局启动生态红线保护行动,划定了林地和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物种四条生态红线,其中要求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恢复荒漠植被不少于53万平方公里。这是我国首次明确划定的4条生态红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保护用地越来越少,水污染严重,重污染天气频频出现,生态脆弱地区总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60%以上。从我国生态赤字大、欠账多这一现实分析,划定生态红线意义重大。
生态红线是限制开发利用的“高压线”,维护生态平衡的“安全线”,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如果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状况恶化的趋势,就无法有效保护水源涵养地、生态屏障区、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就将继续遭受破坏,国家生态安全也将受到威胁。
当前,国家正积极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工作,不少地方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以增强生态竞争力为核心,下定决心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政策,筑牢生态屏障。力争到2016年,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27.53%提升到33%。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首先,地方政府要提高对生态红线的认识,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其次,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制定与红线性质相适宜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从而调动人们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再次,加强对生态红线的管理,建立国土生态安全监测与监察体系,及时掌握我国国土生态安全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生态红线区生态安全的维护、评估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树立生态政绩观,加大保护力度,避免生态破坏,尽快划定生态红线,并坚决守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民基本生态需求的底线,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生态红线要划定更要严守。我们期盼,不久的将来天更蓝、水更净、生态环境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