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环球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经济转型中寻求中澳合作新机遇
本报记者 顾金俊 代 明

中澳两国致力推动的经济转型,在短期内可能会给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双方可在自贸区建设、加强投资合作、扩大金融领域合作三个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持续发展

中国与澳大利亚建交以来的40年间,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深化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2年两国贸易总额突破1200亿美元,经贸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两国经贸合作正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互动格局。

如今,中澳关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经贸合作的新挑战。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中澳两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两国在克服金融危机过程中均有不俗的表现,但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现实使中澳两国都必须面对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实现经济转型的重大课题。

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高度依赖矿产品出口的澳大利亚经济正面临严峻考验。澳大利亚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澳国内失业率飙升至5.7%,超过市场预期0.1个百分点,创下自2009年9月来的最高纪录。时隔3年,重新担任澳大利亚总理的陆克文明确指出,澳大利亚长期享受的资源繁荣期已经结束,经济走到了十字路口。为此,他提出“经济转型将是今后澳大利亚经济政策的核心议题”。陆克文主张的“经济转型”,主要是鼓励澳经济发展模式从当前依赖矿产、能源为主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向服务业等新领域转变。

受外部需求增长乏力的影响,中国经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澳两国致力推动的经济转型在短期内可能会给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为使双边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中澳两国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是加快自贸区建设。2005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宣布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谈判最初进展顺利,后来却一度陷入停滞。至今,8年已经过去,谈判进行了19轮之多,但何时能达成协议仍未可知。中澳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已互为重要投资伙伴。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能提高双方优势产业的产出,整体上促进双方经济发展,还可以营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稳定的投资与商贸环境。两国政府应该以更长远的眼光、更积极的态度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以为双边经贸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二是加强投资合作。中澳两国在投资合作领域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相对于两国间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投资合作仍远远滞后。据澳方统计,在澳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来自中国的仅占1%。其原因之一是澳国内反复炒作的所谓“中国投资威胁论”。不少中资企业因此在投资过程中面对众多阻力,举步维艰。事实上,加强投资合作有利于开启中澳全面务实合作新局面,符合两国共同利益。澳方应该从两国合作大局出发,放弃意识形态的偏见,给中国企业赴澳投资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是扩大金融领域合作。2012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在北京签署了中澳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共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互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00亿澳大利亚元,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这是中国首次与发达国家签署此类协议。实际上,一些澳大利亚公司已经开始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这种合作不仅有益于两国共同抵御金融风险,从长远看,也能帮助企业降低换汇成本,从而达到促进贸易发展的效果。在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两国政府应该继续加强沟通,稳步扩大金融领域的相关合作。

近期,澳方有识之士纷纷表达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期待。澳大利亚贸易部长理查德·马尔斯表示,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为澳大利亚带来的益处并没有消失,澳大利亚应该抓住机会。澳大利亚农业部长费格邦则强调,澳大利亚农民应抓住中国中产阶层需求日益扩大的良机,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市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

可以肯定地说,对于澳大利亚,中国机会将继续存在;对于中国,澳大利亚仍将是重要的合作伙伴。经济转型不仅将为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也将为两国经贸关系的深化升级提供机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