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到2015年基本取消奶牛散养户,规模化养殖达到100%——
呼和浩特奶牛集中养殖加速
本报记者 陈 力

乔才元原来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有名的养牛把式。现在他到了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兰灿牧场上班,饲养着来自100多户乡亲的1000头奶牛。

呼和浩特地处北纬45°奶牛养殖的黄金产业带上,发展乳业得天独厚。截至2012年底,全市奶牛存栏达67万头,牛奶产量达到310万吨。依托伊利、蒙牛两大企业,奶牛养殖头数、人均占有鲜奶量、乳品的加工量等指标,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然而,在呼和浩特乳业的快速发展中,掺杂使假等现象不时出现,严重影响着乳业的发展。如果不靠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强质量控制和提高单产,奶牛养殖就可能走进“质量难保证、利润难实现”的境地。

2004年,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进入土默特左旗,建立现代化标准牧场,向奶农们推行“奶牛入股、保本分红”、“自愿入社,脱离经营”的奶牛养殖新模式——奶联社。当时,乔才元率先托牛入社,但总是像托儿所小孩的母亲一样,常常偷偷跑到牧场探望。他看见牧场装备的德国克拉斯青贮玉米收割机、意大利专业饲料搅拌车以及割草机、搂草机就达30多套……乔才元放心了,义无反顾到牧场上班。

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古力半忽洞村的常彦凤索性自己建设规模化牧场——呼和浩特天意农牧业有限公司。她通过吸收农民入伙,已经“收编”4户奶农的360头奶牛进入牧场。

“像天意这样的牧场,我的片区有24个。”伊利集团原奶事业部呼和浩特市西北郊片区经理马鸣华带着记者走访奶源基地。他介绍说:“企业对统一场地、统一防疫、统一饲喂、统一挤奶的原奶实行优质优价。原来收购散养户牛奶每公斤2.8元,现在对家庭牧场保底每公斤3.1元,优质原奶达到每公斤3.8元。”

从“个体散养”到“公司+农户”,从“公司+奶牛小区”再到“公司+规范化牧场园区”,在每一次进行的创新中,伊利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鼓励散养户加入奶牛小区中,伊利对每头“入住”小区的奶牛进行补贴,并提供免费的医疗保险,对种植牧草也进行了补贴。伊利集团还出资2000万元设立“奶牛风险基金”,对由于疫病造成死亡的、流产的奶牛进行相应的补贴。

2007年至2012年间,伊利集团先后投入近90亿元用于奶源升级和牧场建设。截至2012年,伊利向奶农发放贷款已达20亿元,在全国自建、合建牧场1415个。目前,伊利奶源供应中来自集中化、规模化养殖奶牛的比例达到90%以上。

呼和浩特市市长秦义说,乳都升级的重点就是奶牛的集中养殖。其中,规模化奶牛养殖牧场以千头牧场为重点,每年纯增入区奶牛不低于7万头,到2015年基本取消散养户,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100%。

记者在土默特左旗感受到当地推动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力度。该旗计划今年新建10个、续建8个千头奶牛以上牧场,使牧场总数达到160个。旗委常委、副旗长云长永告诉记者,旗里在2012年为3家企业无偿划转牧场用地的基础上,今年又为伊利、圣牧、浩丰等5家企业筛选了10块牧场用地。同时该旗作出承诺,在市财政为规模化牧场每头奶牛补贴2000元的基础上,旗里再追加1000元。“10年前,我们基本上是农民庭院式分散养殖,重数量轻质量。如今,农民一家一户养殖的数量越来越少,大型牧场已经成为主流。”云长永说,“我们计划到‘十二五’末,奶牛牧场达到200个,基本杜绝散养奶牛。”

如今,在呼和浩特,政府引导、企业牵头、奶农参与、社会服务的奶牛规模化养殖方兴未艾。呼和浩特农牧业局局长范挨计认为,规模化养殖要因地制宜,一是鼓励奶农建设家庭牧场,规模控制在百头左右。二是吸引民间资本进行规模经营,规模控制在千头左右。三是支持乳品企业自建牧场,如伊利、蒙牛都建有万头牧场。四是推广奶联社模式,吸纳奶农合作生产、奶牛入社、保本分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