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些年来,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的缩影,沈阳以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为契机,走出了一条充分体现沈阳特点和凝聚改革创新精神的振兴之路
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中国老工业基地既有资源枯竭、传统产业衰退、环境恶化等共性问题,还有一些不同的表现,如体制机制问题,其振兴之路更为复杂,难度更大。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的缩影,沈阳以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为契机,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全面振兴之路,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就。2002年至2011年,沈阳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达到24.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52元和高1024元,提高到高1516元和4598元。沈阳的综合经济实力和质量大幅提升,完成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收入、居住、社保等民生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铁西区的整体改造成为世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功典范。10年振兴路程,沈阳的探索颇具启示。
——以完善空间产业布局为切入点,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如果说从上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开始的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主要是以单个企业、产业为对象的,而沈阳实施振兴战略以来则是把完善空间产业布局作为经济工作的切入点的,实现了经济管理由“点”、“线”向“面”的转变。具体来说,城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城市周边地区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包括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信息产业、农产品加工等,城区内的工业企业迁移到产业园区中,招商引资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这种产业布局改变了企业松散的、各自为战的布局模式,推动了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不断做大做强,形成了产业技术、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等多维耦合的推进机制,提高了老工业基地的内生增长动力。伴随着“东搬西建”、“壮二活三”、“扩权强区”、“兼并重组”等发展措施,成功破解了老工业基地改造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产业怎么摆、企业怎么改、包袱怎么甩”等普遍性难题,走活了调整改造和振兴发展的全局。
——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塑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企业的市场主体性是企业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具有接受市场信号并作出反应的前提。上世纪90年代,老工业基地地区一直在实施技术改造,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不改造等死,改造找死”的现象,其根本原因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因此重塑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心,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振兴10年来,沈阳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中小企业全面实现改制,大型国有企业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架构,破除了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极大地释放了发展活力,企业真正成为了市场的主体,重构了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微观基础。在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的动力显著增强,百万吨乙烯装置、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千瓦核主泵、高档数控机床、盾构机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被攻克,沈阳工业的整体水平实现跨越性的提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世界老工业基地衰退的一个普遍原因就是工业化未能与信息化很好的结合,在那些新兴的、两化融化很好的产业区的竞争下,老工业基地容易受到强烈的冲击而走向衰退。从沈阳振兴10年走过的道路来看,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就是从传统工业化走向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两化融合的过程。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重要着力点。作为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目前已经建立起政府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着力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沈阳制造”走向“沈阳智造”,一批企业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焕发了活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走在了全国行业发展的前列,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统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发展,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人的精神面貌的改变、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和文化、社会的繁荣。振兴10年来,沈阳把人民利益、愿望和要求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的根本依据和导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就业、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重大民生问题,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好处,为振兴事业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沈阳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宏大振兴气势和自我发展的动力,带动老工业基地振兴事业不断攀上新的台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10年来拆除了3000多个烟囱和2000多个锅炉房,大气优良天数达到331天,由过去的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一跃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天蓝、水清、地绿、宜居的美丽家园。
未来10年,是沈阳巩固和扩大振兴成果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实现全面振兴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必须继续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发展道路。从新型工业化来看,沈阳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今后应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两化融合步伐,推进工业生产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在全球产业链中不断由低端向高端演进。从新型城镇化来看,要着力推进“人”的城镇化,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总之,要通过双轮驱动进一步提升沈阳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努力实现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