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原上响起不息的歌声
本报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魏 民 刘永刚
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歌手,用歌声唱响张北草原。
短短3天,全国各地的30万乐迷们齐聚张北,享受音乐。

今年夏天,河北张家口坝上草原百花盛开,绿草如茵。在一望无际的草场上,一年一度的张北草原音乐节歌声嘹亮、昼夜不歇。人们挥舞着手臂和五颜六色的荧光棒,和着音乐的节拍,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样的音乐盛会,张北已经举办了5次,参加人数从当初的10万人次增长到今年的30万人次。

如今说到张北,那不息的歌声就如连绵的草原一样,扎根人们的脑海。

因乐成名 草原欢乐多

“蓝天、白云、绿地、夏季凉爽的气候,这是我们的资源。2008年,县里决心把这些长期被忽视的资源变成资本,使之产生价值。”张北县县长孙小涵是张北音乐节最初策划人之一,也是音乐节发展的见证者。2009年,张北草原音乐节横空出世,令这座坝上小城一夜成名。

把政府该办的事情办好,把市场的东西交给市场。历经5年时间,从最初的政府牵头,举全县之力推动,到现在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张北草原音乐节的运作模式日趋成熟。今年,张北县政府还与知名媒体人杨澜旗下的阳光传媒集团进行合作,共同推广音乐节。

在张北通往音乐节现场的路上,老乐迷们已经感到了变化。一位天津乐迷说,“往年通往音乐节现场的路上经常拥堵,今年采用单向、环形出行的方式,避免了这一问题。而且,沿途的交通指示牌很详细,没有来过的人也很容易找到”。

更大的变化出现在音乐节现场:生活区、美食区、观演区、房车区、自助烧烤区、游乐区等不同区域的设置,让乐迷们的音乐节生活更加方便、有序;场内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人们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微博、微信等互动;从北京引进专业餐饮服务企业,食品从北京全程冷链运输到现场,保证质量。这一切,为乐迷们创造了一个能尽情享受音乐的空间。再加上从国内外请来的知名乐队,张北音乐节成为国内最好的户外音乐节之一。

因乐致富 小城变化大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张北曾长期被打上了“穷”字标志。举办草原音乐节,是全县人民在思想观念上的一次解放。如今,这种思想观念的解放也表现在张北发展的各个层面上。

举办第一届音乐节之前,整个张北县都没几个人了解摇滚乐,更别提中都草原附近的村民了。看着来自北京、天津及周边省市的汽车排着队往草原上开,看着那些梳着鸡冠头、背着帐篷、扛着大旗的小青年们奔向音乐节会场,不少村民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提着装满鸡蛋的篮子,拎着矿泉水,挣钱去。到第二届音乐节时,村民们争先承租主办方专设的60个固定摊位,每个摊位租金在万元左右。

而今年的音乐节,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发展。音乐节期间,张北县及周边的酒店、农家小院家家爆满,县内公交、出租车供不应求。音乐节甚至还盘活了刚刚通航的石家庄——张家口航线,举办前后,石张航线的客座率一直居高不下,部分班次客座率超过80%。

音乐节成为张北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短短几年,该县先后打造了塞那都国际生态度假村、花田草海、野狐岭军事旅游区、风电主题公园等精品旅游项目,逐步形成了东南西北中“各方有景点、处处是景观”的旅游格局。仅今年7月份,张家口坝上草原就吸引游客414.9万人次,同比增长32.5%;实现旅游收入27.79亿元,同比增长44.7%。

当地群众也从音乐节获益良多。“音乐节让农民‘一产’变‘三产’。”郝家营乡三宝营盘村书记闫应全说,“过去我们只会种地,现在村民大搞油菜花种植等观光农业,有3项收入来源:政府补贴、农家乐餐饮,秋天油菜籽收获了还能卖钱。”

因乐结缘 产业升级快

每年的音乐节只有短短几天,但它带给这座小县城的变化巨大而深远。

因为有了音乐节,张北的知名度、美誉度迅速提升,慕名前来考察投资的客商络绎不绝。随着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项目、伊利液态奶生产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落户,目前,张北县已经形成了以旅游服务、新能源、装备制造、有机食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为主的产业格局,主导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渐凸显。尤其是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先后引进了中节能、中水顾问、国电龙源、大唐等14家能源公司,签约规模达500万千瓦。目前当地风电装机1200台,装机规模近160万千瓦,并网规模150万千瓦,3项指标均居全省县级首位。

产业的集聚,也促进了县城人员的就业,不少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张北正在加快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打造千亿元级的实力园区,形成独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