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优先 产业支持
“对口援青”工作添活力
马玉宏 石晶

本报讯 记者马玉宏 石晶报道:自2010年对口支援青海工作启动以来,国家各部委从支持青海藏区和受援县两个层面,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针对青海藏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中央国家机关制定出台了差别化支持政策。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安排支持青海藏区中央预算内投资208.35亿元;科技部协助海西州申报了青海创新型盐湖化工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并已批准列入国家级试点培育单位;国土资源部在积极落实支持青海藏区地质勘查、给予土地整治利用方面优惠政策;水利部按照《贵德县现代水利发展规划》部署,启动了现代水利示范县建设,力争通过10年努力,建成“六大现代水利体系”;工信部帮助对口支援地区破解氯气平衡的产业瓶颈,协调有关中央企业,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盐湖化工、天然气化工、煤电气一体化等产业项目……

“面向基层,突出民生”是落实对口援青政策的基本原则。3年来,援受双方按照“向农牧区倾斜、向基层倾斜、向贫困人口倾斜”的要求,将对口援青资金主要用于国家投入暂时覆盖不到、地方财政暂时无力解决、老百姓又迫切需要的项目。目前,各支援方累计明确资金23.32亿元,已到位19.13亿元,累计实施项目250个,完成投资13.62亿元。

借助“援青”机制,青海省及各州在支援省市举办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文化旅游宣传等活动,并邀请中央企业和支援方企业参加“青洽会”。2011年和2012年“青洽会”期间,支援方与青海省及受援地达成合作交流项目协议340余项,协议资金额1700多亿元,主要投向矿产资源、盐湖资源等领域,已有275个项目落地实施。这些项目将带动受援地及青海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增强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

变“输血”为“造血”、变“扶贫”为“扶智”,积极推动援受双方在干部、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青海先后选派155名厅局级、县处级干部赴对口支援省市、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挂职锻炼。上海市为果洛州培训干部人才的“千人培训计划”、江苏省为海南州量身打造的四大干部培训基地等一大批干部人才培训交流项目顺利实施,援受双方先后举办了多期市政管理、财政金融、教育卫生、农牧民实用技能等专题培训。为进一步共享支援方优质教育资源,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还相继开办了针对青海藏区学生的异地高中班或中职教育班,开阔藏区学生视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