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高超医术为生命护航
——解放军总医院用创新成果服务军民记事
本报记者 曹红艳

“看别人看不了的病、治别人治不了的症、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解放军总医院建院60年来,已在国内确立肝胆疾病的精准外科和肝脏移植、肿瘤一体化治疗等13个专业优势项目,成为全国、全军引领医学科技发展、推进医学科技进步、实现科技重大突破的先导者。

130余项自主创新成果应用临床

家住东北的尹女士被发现患有主动脉瘤。此类病变,多数累及内脏动脉,传统外科手术死亡及截瘫并发症极高,现代微创腔内技术因不能重建多条内脏动脉而成为禁忌。今年5月,患者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了解放军总医院。

血管外科主任郭伟带领团队,首次应用多分支支架型血管完全腔内重建了所有内脏动脉,成功实施手术。术后随访,恢复良好。

在解放军总医院,像尹女士一样得到救治的患者不胜枚举。

盛夏的北京,连日高温。傍晚6时30分,夜间门诊开始时,候诊区里总是坐满了说着不同方言的患者。在他们心里,解放军总医院是他们信赖的地方。

据介绍,解放军总医院运用医院病例多、病种复杂的优势,开展对群众危害较大的多发病、疑难病重大课题研究,130余项医疗创新技术、新药、医疗器械等原始自主创新成果应用于临床。

副院长兼心外科主任高长青,带领团队于2007年成功开展了我国第一例机器人不开胸微创手术,竖立了我国机器人微创心脏外科领域的里程碑。迄今为止,已完成24种手术640多例,其中7种是世界首创术式,是全球完成机器人心脏手术种类最多的中心,创造了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死亡率为零的奇迹。2012年,高长青领衔的“微创外科技术治疗心脏及大血管疾病”,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国际机器人心脏外科合作与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心脏手术培训基地”、“军队机器人手术培训基地”和亚洲首个“国际达芬奇机器人外科培训基地”落户该院,并为日本、新加坡等14个国际国内团队完成了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技术培训。

让更多患者享受优质医疗技术服务

院长李书章对记者说,军队医院追求的绩效不是商业利润,而是实现政治、军事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医院拓展医疗服务领域,最大限度把人才和技术资源辐射到全国,让更多的普通患者享受到优质医疗技术服务。

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该院远程医学中心立刻启动24小时灾难现场远程应急救援服务;7月22日,甘肃岷县、嶂县交界处发生地震,该院立即派员携带自行研制的移动远程医疗工作站奔赴震区。仅7月26日,就远程会诊地震伤员21名。

目前,该院在全国建立远程联网的站点医院已达1400余家,会诊2万多例,先后帮带10余家革命老区医院,同时逐步将民政部所属的荣军医院纳入帮带。

除了依托信息化快车把技术优势辐射到全国,总医院还每年都派出10多批次100多名专家,赴老少边穷地区巡诊义诊。去年3月以来,专家们先后到西藏、四川等6省区的20多个市县,行程10多万公里,筛查、诊治先心病患儿,赢得各方赞誉。

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该院不断优化管理服务,使患者平均住院日由13.69天缩短到8.7天,药费比从46%降至37.4%,年均惠民近7亿元。此外,他们在国内首家运行银行卡和就诊卡功能合一的门诊“一卡通”,实现分时段就诊、费用发生地计价、自助打印化验单和发票,患者就诊时间由以前的人均45分钟降至12分钟。

近年来,解放军总医院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疗帮带工作先进单位,在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贡献度综合评估中名列榜首。面对成绩,医院政委陶德平表示,“作为全军的总医院,要继续发挥服务军民的排头兵作用,始终走在全国全军医院的前列,为更多的患者造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