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自主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上看病不是梦
本报记者 殷立春

“2012年12月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影像科主任张兆琪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平台,为山西晋城市人民医院的一名病情复杂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会诊,最后提供了准确的诊断意见。”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及CEO崔彤哲回忆道,成就感溢于言表。

这一平台是由海纳医信与山西省晋城市卫生局共同搭建的。如今,海纳医信自主研发的这套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已经被许多医院采用。

“我们的目标就是研发全球领先的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系统(PACS)及远程诊断会诊系统,让老百姓可以网上看病,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崔彤哲如是说。

第一桶金留下遗憾

谈起他们的创业故事,崔彤哲从他两次辍学的经历说起。

1997年,崔彤哲在清华大学本科保送读硕士期间,获得美国马凯特大学的博士全奖,于是决定辍学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留学两年后,硅谷的创业大潮感染了他,他又一次辍学,加入当时在硅谷的初创企业Stentor。他作为核心研发人员,帮助Stentor研制了三代PACS产品,在2003年和2004年被美国权威机构KLAS评选为PACS类产品第一名。这家公司于2005年被飞利浦以2.8亿美元并购。

早期参与Stentor的工作经历激发了崔彤哲的创业冲动,2002年,与在国外医学影像领域工作多年的胡晖和孙毅两位博士回国,在北京上地国际孵化器创立了海纳维盛。经过两年的技术攻关,海纳维盛自主研发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化三维医学影像处理软件系统,2003年在美国发布,引起行业震动。2004年2月,海纳维盛被美国上市公司Vital Images以1800万美元并购。

凭借技术实力,几名创业者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很遗憾,我们没能把海纳维盛做成一个民族品牌。”崔彤哲怅惋地谈道。“当时实在是融不到钱,无力进行推广工作。卖掉公司也许是最好的选择。”Vital Images并购海纳维盛后,公司的市值由1.8亿美元连续增长到5.8亿美元,创造了自身发展的一个高潮。

锁定目标二次创业

2008年三人决定再次创业,在中关村创建了海纳医信,目标锁定远程医疗系统及面向大医院的全院级PACS系统。

崔彤哲告诉记者:“很快,我们就有了第一个客户。2009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安装上线北京第一台320排CT,急需一套高性能PACS系统,以缓解大数据量存储的压力。由于对于我们的创业经历和技术水平非常了解,安贞医院邀请我们参与产品的评估,结果很满意。可以说我们当时是给安贞医院解了燃眉之急。”

随后,海纳医信的全院级PACS系统正式上线首钢医院等医疗机构,早期的几个案例坚定了他们在技术上不断突破的信心和方向。结合中国医疗资源特点,他们开发了集PACS/RIS、网络化三维影像分析和处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及移动医疗影像平台为一体的高端综合医疗影像信息平台——海纳医疗影像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从基层医院到三甲医院以及区域医疗的全面影像信息应用需求。

在家门口远程医疗

5年的努力,海纳医信从最初的四五人、五六台电脑、90平方米的办公室起步,到目前100多人,12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而且在天津、黑龙江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公司的产品也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已承建了多个医疗信息化及远程医疗项目,建立了优秀的用户群体,让患者实现了在网上请专家看病的梦想。

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影像远程服务网2009年底上线,至今已成功连接120家下游市县级医院。2010年4月17日,服务网的专家在网上第一时间为玉树地震灾区的50多名伤员提供了诊断服务。

2011年7月,海纳医信承担了北大人民医院支援青海“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项目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平台的建设。依托这一平台,北大人民医院不仅将远程医疗服务带给更多的边远地区,同时在医院内部建立了医学影像共享交互及发布平台,以支持各科室的医生对患者影像进行更便捷的交互会诊。

海纳医信牵头承担的国家级现代服务业试点项目“远程手术急救及健康医疗服务平台”项目于2012年正式启动,进行远程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服务模式的探索。项目实施一年来,他们建立了“慧影远程医疗网”,联络北京26家三甲医院的数十名资深专家,下联了近50家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及远程培训方面的试点工作……

谈及未来的发展,崔彤哲说,做好中国市场是我们的根本,要让更多的边远地区民众实现网上看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