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环球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欧洲: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信心
□ 欧阳实

近期,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现象。在饱受债务和经济问题困扰的欧洲,主流媒体及企业界、学术界更是格外关注中国经济走势,总体对中国经济发展持看好态度,对中欧合作的未来前景抱有信心。

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经济放缓没那么可怕

这家经济领域的权威报纸认为,尽管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结构性问题,但不应盲目夸大中国经济的问题。中国经济放缓,是中国政府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寻求经济再平衡的结果,是中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一部分。中国经济减速但未失速,在调整中孕育着质变的希望。从长远看,今年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从量到质的“分水岭”。还有媒体预测,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仍很大,当房地产和汽车等传统消费热点遭遇瓶颈后,信息消费等产业有望成为扩内需和促增长的新法宝。

经济研究机构:

相信中国新政府的领导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欧洲政经各界高度关注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新理念和新风范,积极评价“中国梦”为中国发展描绘了一幅具体蓝图。针对近期中国经济放缓现象,路透社等专业财经机构认为,中国政府采取理智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增速放缓表现出高度容忍和自信,也充分说明了政府推动经济改革的决心和毅力。以中国当局对经济宏观调控的经验与能力,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出席2013年成都财富全球论坛时表示,“我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抱有信心”,中国复兴势不可挡。

欧洲商界:

中国仍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市场

根据欧洲联合信贷银行数据,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今年1—4月德国对华出口降幅2%,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第一次下降。另一方面,德商会中国分会近日针对2200家会员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德企普遍认为中国发展呈积极趋势,将继续把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全球贸易和投资市场。未来5年,德在华企业将加大投入,力争将中国打造成其创新基地。欧洲媒体还指出,即使中国经济有所放缓,对扩大全球需求的贡献仍超过任何其他国家。正如布莱尔所说,“中国向世界开放了大门和市场,这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而且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于全世界而言中国充满机会”。

欧洲对中国的看法更趋客观,说明中欧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认知不断增强。不久前中欧光伏“双反”案以和解告终,避免了一场两败俱伤的贸易战,体现出中欧相互需求及合作共赢的本质。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地球村,各国经济利益紧密相连。在欧债问题中,中国没有坐看欧洲的“笑话”,而是积极出手相助。对中国的经济转型,欧洲也应更多理解和支持。

当然,西方包括欧洲也还有不少唱衰中国的论调,甚至炒作“第三波经济危机”等耸人听闻的观点,其用心路人皆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应适应备受关注的新境况,坚持做好自己的事,用实际成绩回应一切没有根据的猜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