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责任部门要敢于发声
□ 瞿长福

当前,各种传播渠道和技术手段十分便利,更需要责任部门大胆担责、先声夺人。如果正面的、全面的、真实的声音不能及时主动传出,那么片面的、虚假的、消极的传言就会乘虚而入、混淆视听

近日,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说法,教育部有关部门公开表态:这样的说法有些夸张,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基本稳定。教育部门的主动发声,对于一段时期以来有些过火甚至制造噱头的“最难就业季”传闻,无疑起到了还原真相、澄清事实的作用,虽然有点迟到,但毕竟“此时有声胜无声”,体现了作为责任部门应有的主动引导、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

现实中,一些地方、一些部门面对棘手的问题、矛盾或传言时,常常不敢率先发声、大胆发声,或者面对问题腾挪躲闪、含糊其辞。一些部门任凭传言满天飞,不主动引导,使本来通过及时发声、大胆澄清、主动说明可以迅速遏止的不实传言发酵扩散,使本来可以早一点解决、快一点解决、好一点解决的问题延宕耽搁,造成工作中的事倍功半、被动延误。

责任部门不敢发声的原因很多,重要的一点,恐怕是怕负责任、不敢担当,担心言多必失,害怕说错了、说过了,于是宁可被动等待,也不主动引导。殊不知,面对不实传言和议论,越是保持沉默,传言越是活跃;越是不敢发声,议论越是肆虐。尤其在信息沟通传播越来越快捷方便的今天,传言的渠道和手段更加多种多样,更需要各个责任部门大胆担责、先声夺人,如果正面的、全面的、真实的发声不及时、不主动,片面的、虚假的、消极的传言就会乘虚而入、混淆视听。

因此,敢于发声就要敢于坚持“守土有责”的精神,敢于先声夺人,敢于主动引导。古云,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责任部门,肩负着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是一个地方、一片领域、一条战线的责任人和“守门神”,发现问题、出现矛盾、面对传言,理当及时站出来司其职、守其责,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不怕偶尔说错话,敢抓敢管敢发声,这才能不辱使命,在群众中和工作中真正树立威信。奉行“鸵鸟政策”,遇事“躲猫猫”,不敢发声,藏着掖着,只会失去信任,丢掉责任。

敢于发声就要敢说真话,敢把真相和实情告诉群众。敢于发声不是乱发声、假发声,而是要敢说真话,敢说实话,不回避矛盾,不漠视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现实矛盾和问题越来越错综复杂,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工作中随时都会出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面临新困难。作为责任部门,遇见、碰到这些问题都是正常的,要敢于把事实和真相说清楚,不回避、不推诿、不敷衍,能做到的坚决做到,暂时不能做到的要敢于把困难和道理向社会讲清楚,获得社会理解和信任。

敢于发声就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学习。敢于发声的前提是熟悉情况、了解情况,现实矛盾错综复杂,没有谁能生而知之,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研判,加强预测,才有可能在全面深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发声更有针对性、准确性、权威性。现实矛盾和挑战多种多样,许多新老难题需要破解,这就需要加强学习,并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负起敢发声、会发声的领导责任。

敢于发声离不开营造宽松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谁也不是神仙,很难保证每句话都百分百正确,况且有些事情还原全部真相需要一个过程,应当允许跟进调查过程,动态发布信息。因此全社会要充分认识敢于发声、主动引导的重要性,鼓励责任部门在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同时,作为责任部门,只要有了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就能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面前积极作为、主动作为,为最终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创造条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