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8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牢把握调整中的重大机遇
□ 本报记者 高 路 王 琳

目前的经济调整是全球性的。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美国、欧盟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已经在调整中挣扎了5年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任何大国的经济都难以独善其身。

世界经济还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但综合分析,我国经济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

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基于较长时期的判断。在这个战略机遇期的不同阶段,机遇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调整,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在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出现的新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和条件的变化,紧紧抓住、切实用好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更好地发展自己。

调整中的重大机遇,首先表现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

一方面,以国际金融危机为分水岭,全球经济失衡格局面临强制性调整,危机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的状况被迫作出改变,并主动采取“再工业化”战略重新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已经形成了调整经济结构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在经济低迷时期,各国普遍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这就意味着我国外部需求发生趋势性减弱。全球性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以及再平衡战略,使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大势所趋。而我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稳定增长,物价涨幅温和可控,不仅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有利于减轻调整中的阵痛。

调整中的重大机遇,还表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这是30多年来改革实践的逻辑。改革需要契机。经济进入调整期,使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得以暴露,通过改革化解深层次矛盾的要求更加迫切。今年以来,顺应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观需要,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进程明显加快,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增长动力、改善微观环境。一是电煤、成品油以及天然气等资源价格改革提速。二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逐步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研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等。三是积极推进资源税、环境税改革,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酝酿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等。四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等金融领域改革。五是已经连续下放和取消投资项目审批权,加快推进简政放权的行政改革。此外,以加快户籍改革、完善土地流转为突破口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等措施也在研究之中。重点领域改革的提速,有助于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调整中的重大机遇,最终将转化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成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是一个汰旧迎新的过程。在传统产业日渐衰落、落后企业不断淘汰的同时,必将有一批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发育发长,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在经济增速趋势性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其实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有关专家提供了这样一份“清单”:一是现代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相当活跃,近两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一直处于扩张期。二是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效果凸显,新的区域增长极逐步形成。一些资源型城市加快产业转型,新的市场需求和后发优势正在孕育积累。东部地区正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三是产业转移促使要素流动,有利于矫正扭曲的市场价格和效益分布状况,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目前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有所增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也在逐步提高。

调整中的机遇正在变成现实。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影响下,结构调整呈现出积极信号。

从区域结构看,中西部经济增速在产业梯度转移的作用下加速上扬。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其中东部增长8.7%,中部增长10.0%,西部增长10.5%。

从要素投入结构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6%,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能耗水平下降,虽有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更要看到也是结构调整的结果。

一些地方和企业主动调整的意识明显增强。例如广东省近两年在调低经济增速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既使外贸依存度明显下降,又使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民营经济的比例有所提升,形成了新型显示、软件、新材料和新一代通信等几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新的经济增长极。一些企业抢抓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积极拓展市场,生产和效益状况良好。

结构调整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会引发种种“阵痛”,但调整也是机遇,早调早受益。调整得越及时,就越能为经济转型发展赢得时间。事实上,那些见事早、行动快,能够主动顺应形势变化,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产业和企业,已经收到了逆势而上的明显效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