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8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街村的变迁
本报记者 武自然

在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双街村千亩葡萄种植基地,记者见到了村党委书记刘春海,他正在实地查看村里实施的村干部党员与农户的“一帮一”实践活动情况。

在现场,70岁的村委会老主任管士崎谈起双街村的发展变化,感慨地说:“双街村的发展少不了刘书记的功劳,他带着大家干,我们感觉有奔头。”16年来,刘春海带领干群变双街村由贫穷为富裕、由落后为先进,使双街村结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

好钱花在刀刃 致富敢想敢闯

早在1997年,1651人的双街村年人均收入不到两千元。这一年,经推举,村养殖公司总经理刘春海当上了村党委书记。

“8个村属企业,7个惨淡经营。那时穷得连村集体的电费都交不起。”73岁的村委会老副主任项连珠向记者介绍。面对现状,刘春海向全体村民表态:绝不辜负群众的期望,就是拼上一条命,也要带领群众闯出致富路。

1998年,北辰开发区将2400万元占地补偿费拨给双街村。村两委大部分成员主张把钱分给村民,刘春海坚持不分,他说:“如果咱把这笔钱集中起来搞经营,能给双街村赚大钱、挖掉穷根。”

说干就干,刘春海用土地补偿金和银行贷款,建起了北辰区也是天津市第一家村级中小企业工业园,不仅当年进账租金580万元,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也全部实现了就业。

2000年初,刘春海提出投资1.5亿元建双街新家园,带动双街村城镇化建设。他筹资2000万元,边建设边销售,回笼资金再建设。2001年10月1日,双街新家园竣工,村民们兴高采烈地住进了福利房。

2003年,刘春海再次筹资2亿元在开发区东侧购置工业用地620亩,开发建设了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成后的工业园区吸纳60余家中外企业入驻,年利税1.6亿元,租金收入2200万元。

2004年,刘春海又有了惊人之举,花2980万元买下了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的烂尾楼——船舶大厦,并投资1亿元对该大厦进行装修,然后将1.3万平方米的A座楼以每平方米7500元的价格售出。随后,将1.6万平方米的B座打造成集商务办公、总部经济为主的中汇创业园,年租金1000多万元,成为双街村的“聚宝盆”。

物质富有为基 精神富有是根

记者在双街新家园西北侧,看到村里投资1000万元兴建的花园式幼儿园——双街幼儿园,不仅配备了多功能的婴幼儿教学空间和生活空间,而且采取双语教学。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双街模范小学建在双街村里最好的位置。

双街村还先后投资300万元,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健身基地、街心花园、村民学校、文化活动室等。茶余饭后,村民们在这里休闲健身、读书学习,不亦乐乎。

城里人有的养老保险,双街村村民现在也有了。目前,270名老年人享受着养老金待遇。对因生病、伤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村民,除享受社会统筹保险之外,村里每月补助每人300元保障金。如今的双街村村民成为拥有股金、医保金、低保金、养老金的“四金”农民。

打铁还需自身硬。刘春海与村委会班子成员始终坚守着对村民的三个承诺,即不拿最高的工资,不住最好的房子,不在村里参股。

在刘春海的带领下,双街村发展为集体收入51亿元、村民人均收入2.8万元,生活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谈道下一步的打算,刘春海告诉记者:“要继续坚持践行群众路线,不断丰富魅力双街的文化内涵,让美丽双街的梦想尽早实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