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走群众路线 真诚为人民服务
本报记者 徐 达

近期,不少读者来信表示,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很有必要。走群众路线,归根到底是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民谋福利,让群众得到实惠;党员干部要更多深入到群众之中,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知晓他们的疾苦,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的张大东在来信中提到,近来峄城区出现了一大批“昵称干部”,如“问不倒干部”、“狗不咬干部”、“泥腿子干部”等。昵称是干部的一种口碑,一旦叫响就成了品牌。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干部干出品牌。党员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以人民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准。

中国农业银行江苏淮安城北支行的陆成之认为,看群众“脸色”行事,是一种务实的作风,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民情民意、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的具体体现。群众的“脸色”不仅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晴雨表”,也是鉴定领导干部工作好坏的一面镜子。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多听群众之言,从中发现问题,切实把群众拥护的事做得更好,把群众反对的事及时纠正过来。

河南省博爱县电业局的崔红玲认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注重做好群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摸清群众想什么、盼什么,然后从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着手,想方设法开展工作,让群众切切实实从活动中受益。并注重抓好惠民制度的落实工作。不妨派专人“下乡”,督导跟进制度的落实,确保制度不打折扣地落实。

四川省宜宾县的阳明认为,践行群众路线,就得改官话,说群众喜欢听的语言,消除语言和理解上的障碍。群众语言来自群众,植根在基层和实践中,只有经常深入基层接地气,零距离与群众接触,才能讲出群众爱听、愿听的话来。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走好走实群众路线。

四川省广元市东苑路的翟峰认为,要用制度和社会两个监督体系遏制形式主义,不仅要建立和完善相应制度和社会监督体系,而且更要敢于从不断落实相应制度和社会监督体系方面取得明显实效。

安徽省合肥市政务区的高国春在来信中表示,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行思想改造,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思想上的“灰尘”,少犯错误,使思想不偏离正确轨道,不断在“扬弃”中保持生机和活力。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站南街道肖家村的魏文祥认为,做好人民的公仆,就是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不是落实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做出样子来、干出成绩来,得到人民的认可,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中国农业银行山西阳泉市分行的蔡永庆认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一定要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群众感受最真切、评价最客观。要着眼于服务群众,构建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让群众得实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