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周末杂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金再买寒窗苦 不值!
□ 于中谷

请别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希望扭曲了我们教育子女的真正目的。

对于高考,可谈的话题很多,谁都可以谈,不论是否经历过高考“洗礼”。说是“洗礼”,正是因为高考经历在人生中所扮演的“一道坎”:过了这道坎,意味着美好大学的“自由殿堂”;没过这道坎,难免伤痕累累走上复读之路。

近日,被网友戏封为“亚洲最大高考机器”的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用其连续4年82.3%高达线率让我对高考复读有了更深的认识:高考复读其实就是给高中应届落下的应试程序打补丁或是重新安装。如机器制造一般,高考复读生参与到“高四”的另一番苦训中来,接受模式化、标准化训练,为来年金榜题名做好准备。

在“毛中”,这种准备的价格为5.3万元。圆梦大学,固然皆大欢喜,换来一番感慨;如若不然,有人选择放弃,更多的人还是以“吾志所向,一往无前;不负我心,不负我生”为座右铭,继续踏上圆梦征程。

高考复读中的时间投入比金钱更可怕。封闭式、军事化的复读学校往往极度压榨学生的自由时间,以此换取成绩的提高。更有励志的例子:四川泸州的“包子哥”王宏用他打工6年、高考5次,最终冲过“高考独木桥”,敲开了改变人生的大门。他的经历生动诠释了不抛弃、不放弃的“高考信仰”。

支撑这种信仰的,可能是那句“农村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出路”。这句话经过几十年高考的洗礼,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家长和孩子心中,成为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口头禅。现实中还有“将3个子女打进北大”和“把两个儿子打进清华”的“狼爸”现象。但是,请别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希望扭曲了我们教育子女的真正目的。

5.3万元的金钱投入、6年时间的苦熬和“棍棒之下出秀才”的家教观念,无疑都是奔着分数线而去。为这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可算得上是一掷千金了吧。抱着“苦尽甘来”的高考信仰,多少学生压抑个性,又有多少家长“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见得通知书。都谓“寒窗苦读”,可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这“苦中真味”?千金再买寒窗苦,这苦是密密麻麻的课程表,是知识的“无缝式”填充,是熬尽心神难忘怀的疲惫。

高考落榜不可怕,选择复读也是人之常情,可畏又可叹的是那股子执著劲儿。为知识“苦读”的真味,究竟还是放开了胸怀,学有所乐、学有所得的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