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薛苞古镇
□ 陈 任

在中国众多古镇中,位于四川省乐至县的薛苞古镇没有什么名气,甚至连“论资排辈”的地位都没有。然而,这里几百年来一直保持着的“原版”风味,正是它的可贵之处。

我的童年是在薛苞古镇度过的,那里隶属四川省乐至县。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相传有个叫薛苞的人,他的母亲生病了,他就割自己的肉奉母,母亲的病好了,事情被传到朝廷里,遂封为孝子,古镇因此而得名。我对此将信将疑,不过,古镇最为吸引人的,恰是浓郁的民居风格和浓厚的历史韵味。

古镇依河而建,蜿蜒于青山脚下。街面狭长,铺满了高低不平又泛着岁月痕迹的青石。街面两侧布满了错落有致的瓦房。房顶屋脊设计简洁实用,铺三四层瓦,用瓦花、瓦垛、瓦翘造型,两边是倾斜的瓦屋面。大屋檐向外托出,靠一根根立在基石上的廊柱支撑着。木板成壁,木格成窗。红花白纸一糊,便可挡风遮阳,撕掉即可通风透气。屋内一览无余,无屏风,无转角,条凳方桌位于堂中央。几块亮瓦下,一桌人便嬉戏于棋牌之间。

古镇最多的是茶铺。民国时期,陈毅元帅的父亲还在镇上开了七八年的茶铺。他常年穿长衫,说话文雅,待人真诚。花5分钱就可以在他铺子里喝一大碗茶,逢年过节还请乡邻们免费喝。如今,古镇茶铺的生意清淡了许多。来喝茶的都是一些留在家的老人,他们在茶铺中寻找伙伴和心灵依托的港湾,在茶中品味人生得失,诉说老街的陈年往事,茶铺也便成了他们精神寄托的家园。

古镇曾有两处戏台。一北一东,“你方唱罢我登台”。最热闹的是两处戏台同时开唱,一唱就是半月,场场精彩,家家凑钱。上世纪60年代改演川剧,后来随着电视的普及,戏台也无人问津了。中部是一座“空中楼阁”,与北端戏楼相连,形成一道空中回廊,上面设有客栈和乐楼,可供客人就餐、娱乐和住宿,下面则是行人过往的街道。现在,回廊已经垮塌,只剩一乐楼牌坊矗立于大街中央,颇有点儿破碎衰败之感。或许,这正是老街独特的魅力所在吧。

街中央有一棵黄葛树,郁郁葱葱,高大挺拔。树下置有石桌石椅,是纳凉休息的好去处。树旁有一口古井,井水甘洌清醇,百年不竭。现在,老街的住户大都搬往新街去了,住进了新房,用上了空调和自来水,但来此纳凉的络绎不绝,来此挑水的也连续不断。或许,这正是乡邻们独有的老街情结吧。

小河之南是新街,往下两里便是陈毅故里景区。连接新街的是一座石拱桥,上世纪50年代,陈毅元帅回乡修桥,乡亲们称为“元帅桥”,陈毅感慨地说:“劳动人民创造了世界,应该叫劳动桥。”古镇也改名为劳动镇。

古街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新城见证了城镇化建设的成果。仅一河相隔,历史与现代却并存;仅一桥相连,却连接着城市的过往与未来。在中国众多古镇中,薛苞古镇没有什么名气,甚至连“论资排辈”的地位都没有。然而,古镇几百年来一直保持着的“原版”风味正是它的可贵之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