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整个市场对信托产品的担心在上升。经过6月底的流动性收紧和公募子公司资管产品的冲击,信托项目募钱的速度和体量都有下滑的迹象。不少高净值投资者的资金在转向与市场相关性低的对冲基金,或者以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为现金管理工具。对愿意配置一些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者而言,只要是固定收益类信托就可以“一俊遮百丑”的时代似乎有点过去了,他们开始更关注于项目本身的质地,担保抵押的有效性,提供的收益是否合理,对手方和发行方的资质等。
一般来说,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在8%左右为常态。但是,公募子公司推出的类信托产品,收益率普遍在9%以上,高者甚至达到11%,这在信托产品中极为少见,也无疑给信托产品的收益率造成一定的压力。据统计,今年以来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的收益呈现出普遍走低的趋势。但是有意思的是,进入7月以后,收益率在8%(含)以下的信托产品明显减少,原因无非是两方面:一是6月底资金面的收紧,抬高了信用产品的利率预期;二是公募子公司资管产品出来搅局后,使信托产品融资受到一定阻滞,迫使其适当考虑抬升给投资人的收益。可以预期的是,公募和券商资管对于类信托产品的推动,会使此类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增加,首当其冲的,就是收益定价。也许未来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类信托产品收益率的升升降降,也能看到整个收益空间对投资人打开。
在各类平台一齐上阵争抢、挖掘潜在项目的背景下,项目的供给变得愈来愈丰富。投资者经过近几年的产品识别和投资经历,也已经更能分辨产品的优劣。另外,在现在不确定性强的市场中,投资人开始明显关注流动性的限制,在选择类信托产品的时候,明显偏向于存续期为一年的产品。
谈到未来,最主要,也是市场上最关心的两类产品无外乎是政信项目和房地产项目。
目前政信合作的项目,收益率在不断地被推高,近期甚至有项目的融资成本到了18%,而给到客户的收益仅仅有9%至10%左右。未来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有可能更多转向债券的形式,有诸如大公、中诚信这样的评级机构做评级,总成本和给客户的收益相对干净透明,且整条融资链上的风险、成本清晰可控。
房地产方面,融资格局也会出现分化,会从目前相对比较单一的房地产信托这类债性很强的产品,转变为股权类房地产基金,或者有结构化分级的股债结合的产品。这样一来,房地产融资项目的风险,会在产品设计中便体现出来,投资者与房企共担房地产开发风险的同时,也能获得与风险程度更加匹配的收益。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REITS的形式,绝大部分的收益来自于物业的租金收入。这几类产品,无论从风险还是收益的角度,都会展现出非常明显的区别。
总的来说,希望借由更多发行方的加入,更多财富管理机构的识别,让未来类信托产品更干净、透明和市场化。用一句话来形容未来类信托项目的趋势再合适不过:“关后门、开前门”,让投资者能够拿到真正该拿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