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处好住房
齐 平

河北交通厅透露,到2015年,全长940公里的北京七环路就要通车了。网友们纷纷吐槽自己是几环人。这下全国人民都成了北京人,因为按最远点承德距离北京市中心175公里、七环路与六环路间隔145公里计算,全国都跳不出北京34环。

有这种“天涯若比邻”的豪气打底,中国人的房地产版图也海阔天空。说什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事实上富起来的中国人已经在“扫天下之屋”了。

中国购房者在美国房市已连续两年成为仅次于加拿大的外国买家;加拿大温哥华的购房者中,中国买家占40%;英国伦敦著名金融区金丝雀码头1/3的新售房屋成了中国人的物业;内地房企在韩国济州岛的项目首期开放就几乎预订一空;各大城市的房展会上,海外物业设展成了寻常景观,相当比例的参观者也表示出对海外置业的兴趣。

在和中国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有位澳大利亚小伙儿学会了“刚需”这个词儿。他兴致勃勃地表示,作为房地产经理,“以后和客户打交道要经常使用这样的时髦词汇。”

地不分远近,都有刚需。1980年,美国商人丹尼斯·霍普向美国、前苏联和联合国等各方递交声明,宣布自己为月球、太阳系除地球外的8大行星及其卫星的土地拥有者。他没有被送到精神病院,而是发了大财,因为联合国外层空间条约没有说私人不可以拥有外太空星体。在他创办的月球大使馆公司中,人们只要花为数不多的钱加上“月球土地税”,就能从月球或火星购买一块地,拿到正儿八经的月球护照、地产证明书。

可以肯定,他开发的物业里,极少像嫦娥、吴刚这样的刚需业主,“黑灯率”奇高无比。但据说生意火爆,已经拥有230多万名客户了,足以证明人类刚需的丰富多彩。

海外置业有相当部分是出于从业、择居、教育等现实的刚性需求。而底特律、塞浦路斯等地活跃的“捡漏”身影背后的刚需,则是认定凡房价都会刚性上涨的资产保值需求。

有人认为中国人对房地产有种近乎信仰的浓厚情结,是源于传统农耕文化的根深蒂固。但更直接的影响应该来自现实。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房地产市场尚没有经历过一次完整的盛衰周期,而近年来的房价单边飙涨,更是给全民上了一堂“晚买房,悔断肠”的“不投资者教育”。

即使有日本“买下全世界”的狂欢后失去10年、20年的前车之鉴,我们也要深刻理解并认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名言:只有当泡沫破灭,你才能确定那是个泡沫。

但是,不得不说,在这个星球上,甚至就在“北京34环”内,有的是房价不涨还跌的例子。日前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鬼城”现象不止在鄂尔多斯有,国内很多地方甚至京津之间都出现了空城。

有种类型的惊悚片往往是这样开头的:一家人欢天喜地看中一处便宜好屋,接着一系列想不到的事接踵而至。在中国人的海外买房记中,也不乏这些故事:始料未及的持有成本、难获回报的尴尬,甚至欲诉无门的纠纷。

即使超出视野之外,也至少把刚需安放在自己的认知半径里吧。否则,那些天际线外的物业,和海市蜃楼又有什么区别呢?

“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美好的;更美好的是,每次花开,你在现场。别让那房子成了远方的一个亲戚。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