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8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 本报记者 朱 磊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宏观政策的选择需要格外审慎。既要立足当前,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又要着眼长远,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央反复强调,做好当前经济工作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这一政策信号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人们认为,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体现了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了针对性、协调性,是一个“标本兼治、长短相宜”的调控思路。

首位是稳增长。虽然我国经济规模已跃升为世界第二,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实质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我们反对唯GDP论,但决不是不要一定的增长速度,而是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回落,稳增长成为突出矛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使宏观经济尽快止跌回稳,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优先是调结构。历经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之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显现。当前,经济领域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结构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有后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经济告别高增长阶段后,产能过剩、粗放式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在这种情况下,若不抓住有利时机调整经济结构,不仅长远发展不可持续,连短期平稳增长也难以保持。

关键是促改革。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所在。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在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潜力,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空间。

今年以来,一系列改革举措陆续出台:取消和下放能源、交通、通信、文化等领域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实施成品油定价新机制、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研究推进就业招聘制度改革,促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人员……重点领域改革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为稳增长、调结构增添了后劲和活力。

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三者关系。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无论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还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需要经济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内。只有经济稳了,“求进”才有空间,“有为”才有基础,“提质”才有条件。调结构可以化解影响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培育促进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而无论是稳增长还是调结构,都离不开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可以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正确认识和把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这种内在统一性,要求我们越是面临复杂的经济形势,越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之间的关系;越是遇到发展中的“两难”问题,越要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在“统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还有体制性的。各种矛盾交织,必须统筹施治。所谓统筹施治,就是要坚持依靠科学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难题。面对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如果采取过去那种单一的刺激政策,不仅难以完全奏效,还可能加剧已有矛盾,带来诸多风险。中央明确提出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奠定了以调结构促增长、以稳增长促改革的政策基调。既不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也不能对经济运行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出现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应对准备。

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贵在“落实”。咋样“稳”、如何“调”、怎么“促”,不能只是空谈,最终都需要选择有效的政策,并切实贯彻。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要继续用好,还要创新思路,适应新形势,运用新举措,形成科学的宏观政策框架,推出一套既能稳增长、又能调结构、还能促改革的政策“组合拳”。只有这样,才能既解决当前稳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又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防止发展后劲不足,促使我国经济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