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些保障房为何唱起“空城计”?
本报记者 亢 舒

要进一步努力做到配套设施与保障性住房工程本身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确保已竣工保障房及时及早投入使用。随着保障房陆续建成,入住率也有必要拿出来“晒一晒”。

近日,多省份公布的审计工作报告均显示,保障性住房在一些地方存在闲置问题。比如,海南省2012年有9000套保障房被闲置,广东省有11000余套保障房处于闲置状态,其他地方也有保障房建起来后却鲜有市民申请的新闻见诸报端。

从2007年开始,我国大规模推进保障房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介绍说,2008年至2012年,全社会共投入资金1.92万亿元,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1260万户,占同期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100万套(户)开工量的40%。依此推算,5年来,全社会投入保障房建设的总资金达4.8万亿元。

一边是从中央到地方投入大量资金加紧建设保障房,要让住房困难的群众住进新居,一边却是新房空置,宝贵的保障房资源利用不力,造成浪费。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保障房“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呢?

记者到某市采访时,适逢当地有若干个保障房小区正接受符合条件市民的入住申请。其中一处离市中心较近,周边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即将开通的地铁也有一站设在小区门口,受到申请者热捧。由于申请户数超过供给套数,最终要抽签决定哪些申请者能够入住。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距离市区相对较远、特别是周边缺乏基本配套设施的保障房小区乏人问津。人们宁愿冒着抽不到号丧失一次分配机会的风险来申请位置好的小区,也不愿意去选择那些中签几率高、配套设施不完备的小区。

空置率高也给企业和地方政府带来困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保障房建设利润本就有限,如果空置率高,企业回收成本迟缓,建设便更加难以为继了。

保障房空置率高的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建设规划。一座城市到底有多少人需要纳入保障范围、分布情况如何、应该在哪里建设多少保障房等,都需要进行科学统计。保障房在地理位置分布上应更加紧贴百姓需求,如果某一区域保障房需求量相对较大,则应考虑加大这一区域的供给量。地方政府应当把相关规划做得更为细致和周密一些。

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也是导致保障房空置的成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中心区域的土地越来越少,保障房不可能都建在市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搞好城市边缘地区保障房的配套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去年底召开的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一些地方保障房配套建设没有及时跟上,部分保障房建成后不能及时投入使用,是这两年保障房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努力做到配套设施与保障性住房工程本身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确保已竣工保障房能及时及早投入使用。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衡量进度的开工率成为检验各地保障房建设工作的重要指标。随着保障房陆续建成,入住率也有必要拿出来“晒一晒”,这样有助于让有关各方清晰看到,究竟有多少困难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保障房的实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