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深圳商事登记提速”说起
吴 锋

最近,深圳商事登记提速,10小时即可完成公司注册。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改革开放之初,正是在一个个“深圳速度”的推动下,深圳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高地”。

30多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唱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了多项“深圳速度”。如今,深圳已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速度”及深圳的“蜕变”,告诉我们一个深刻道理,那就是改革乃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在这方面,谁动手越早,谁越主动。

没有体制上的重大突破,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弊端还没消除。只有抓住难得历史机遇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制度安排和利益导向,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得到根本转变,才能使我国经济再上一个大台阶。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和战略制高点。这些年来,我国在行政审批改革上不断发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巨大成绩。深圳商事登记提速就是明证。但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这方面的步子仍较小,甚至停滞不前,行政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现象时有发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一项调查结果就显示,在为数不少的地区,国家明文规定取消的诸多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仍在收取,有一些甚至在国家发文取消时隔两年后还在收取。这种“明知故犯”的做法,表面上看可以给地方增加一些“收入”,但从长远说它会抑制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对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从某种程度上讲,新一轮改革是在与危机赛跑。深圳抓住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并领先一步,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无疑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深圳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这是一个标杆,更多的地方和部门都应有紧迫感,真正“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会在新一轮改革中有所作为,不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短腿”;也只有各地区各部门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把已认准的改革推进下去,中国经济才能有效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全球经济格局“大洗牌”中赢得主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