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大头在秋粮,重点是防灾减灾,关键在病虫防控。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南方部分地区高温热害持续,对秋粮生产构成一定威胁。各地秋粮生产形势如何?记者采访了部分粮食主产区农业部门和有关专家。
秋粮基础总体好
在我国第一粮食大省黑龙江省,今年玉米和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比去年增加858万亩和278万亩。目前各类农作物长势喜人,玉米处于齐雄到吐丝期,水稻处于抽穗末期,大豆处于结荚期。黑龙江省农委副巡视员李世润说:“我们进行分类管理,控制水田水层,采取浅湿干交替灌水,提高水温,并提早各生育期施肥,加快水稻生育进程;旱田采取铲前趟一犁、多铲多趟等措施,放寒增温。总体看,作物生长期雨、热、光匹配比较合理,生长发育较好。”
安徽省农委副主任王华介绍,由于6月下旬以来水稻产区雨水充沛、气温适宜,生育进程总体较去年同期加快,苗情良好,一、二类苗比例达84.45%,比去年同期增加1.85个百分点。玉米当前总体处在大喇叭口期,由于播种期内土壤墒情好,播种质量高,拔节后出现明显降水,长势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一、二类苗比例达95.3%,比去年增加20.5个百分点。
“今年玉米整体苗情较好,出苗率高,施肥及时,只要不出现极端天气,丰产很有希望。”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说,就玉米而言,非持续性的高温天气并不会造成过大影响,东北地区授粉、灌浆期间光照充足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玉米少叶,通过提前更换早熟品种可以适当缓解。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夺取今年秋粮丰收有很多有利条件。秋粮面积增加、长势普遍较好,这是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国务院近期出台东北秋粮和南方水稻综合施肥促早熟补助政策,这项防灾减灾关键举措对东北1.4亿亩因低温春涝播期推迟的秋粮作物以及南方易受寒露风、低温冷害影响的6000万亩水稻,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等给予补助,有利于促进作物安全成熟。
目前,早稻收获接近尾声,双季晚稻栽插已过六成,南方双季稻区正在落实秋粮种植意向的最后阶段。农业部表示,要种足种满双季晚稻,力争面积扩大100万亩。双季晚稻栽插农时很紧,要加强机具的调度,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加快水田翻耕和秧苗移栽,广辟水源,力争近期栽插结束。
预防早霜减损失
农情专家表示,今年最担忧的还是东北地区的早霜。东北春季遭遇春涝低温,始播期推迟7天至10天,部分地区玉米、水稻生育进程延迟,特别是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北部,后期遭遇早霜的风险加大。全年粮食生产大头在秋粮,全国秋粮生产大头在东北。目前,距东北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两个月时间,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抗灾夺丰收,就要落实好关键技术,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辽宁省农委种植业处副处长刘永昌介绍,辽宁提前预防霜冻,对贪青晚熟的水稻采用灌水措施防早霜,晚间灌、白天排,保持田间湿润,玉米则在霜冻来临前采取熏烟法预防。黑龙江农垦农业局局长马德全说,根据今年特殊的气象条件,水田提早进行肥水管理,旱田加快深松中耕,防寒增温,促苗早发。据统计,垦区今年粮食播种面积4205万亩。截至目前,旱田三遍中耕已全面完成,水田追肥累计7000万亩次,旱田追肥累计1813万亩次。
多位农业专家表示,东北重点要结合补助政策促早熟、防早霜。还要积极推广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增强植株抗逆能力,规避早霜风险。特别要支持生育期明显偏晚的地区,如黑龙江第四、五积温带和内蒙古的东北部地区农民喷施叶面肥,抗低温,确保安全成熟。还要把握住最佳喷施时期,要集中在7月底到8月上中旬,由专业合作社或村组集中组织开展喷施作业。
此外,南方夏伏旱的危害也不能忽视。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彭世琪说,一般有水的稻田,冠层温度比气温低1摄氏度至2摄氏度。要及时浇水,增加田间湿度。在水稻抽穗扬花前,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叶面肥,增加冠层湿度,增强叶片抗高温的能力。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于破口期前后补追一次粒肥,提高千粒重。玉米要及时灌溉补墒,增强抗高温能力,防范“卡脖旱”。
加强监测治虫害
“今年秋粮能否丰收,关键一仗是病虫防控。”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说,防控责任要加强,病虫监测要加密。东北地区要重点监测黏虫、稻瘟病和马铃薯晚疫病,南方地区要重点监测水稻“两迁”害虫。要“看好灯、守好田”,第一时间发现病虫,以最快的速度发布指导信息,开展应急防治。
黏虫是典型的北迁南回、远距离迁飞性、暴发性害虫,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和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姜玉英告诉记者,常年7月底到8月中旬是三代黏虫的集中发生期,今年这一时期大部分玉米产区降雨较多,有利于三代黏虫暴发,预计全国三代黏虫发生面积达6000万亩以上,8月上中旬将进入发生危害高峰期,东北、华北、黄淮海等玉米主产区可能偏重发生。
各地已紧急行动起来。辽宁省政府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购置大型防治机械,提高重大病虫防控能力;黑龙江省财政投入5000多万元,补贴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购置自走式高杆喷雾机,用于玉米等高秆作物病虫防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山东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实施玉米中后期“一防双减”项目,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一次农药,减少害虫基数。
中国农科院迁飞害虫实验室研究员罗礼智说,由于黏虫没有抗药性,针对黏虫迁飞性、暴发性迁移危害特点,要组织做好应急防治药剂储备和区域联防联控。调集自走式高杆高效施药机械,适宜地区积极发展飞机航化作业,提高防控的快速处置能力和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