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惠型养老的曙光
——对湖南省老年人口第一大市邵阳的调查与思考
本报记者 刘 麟 通讯员 周晓林

“让政策的春风吹拂到所有的老人,让小康的阳光普照到城乡的老人。”湖南邵阳市委、市政府把建立和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建设作为提升城乡老年人生活品质、共享改革成果的主要手段,全市养老工作取得新突破。

养老走上普惠路

邵阳不仅是湖南人口第一大市,也是老年人口的第一大市:截至2011年底,800万人口中,60岁至65岁的老年人口近103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71万,其中“五保”对象5.58万人,老年人口总数还在以3%左右的速度递增。2012年,邵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政府主导、政策扶持、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市场推动”的养老服务发展指导思想,通过扶持养老机构发展等措施,稳步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抓建设,重示范,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引领作用。邵阳市第一福利院已投入资金2200万元,新建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环境优雅、功能齐全的公办养老机构;第二福利院充分利用自身拥有医疗技术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筹建老年康复综合大楼,以办成该市第一所集医疗、康复、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全市所辖的9县3区中,已有9个县区建立了公办福利中心,另有3个福利中心在筹建中。全市公办服务机构通过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实现了从封闭型向开放型、救济型向福利型、单纯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型转变。

抓规范,重扶持,推动民办养老机构良性发展。邵阳市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并做到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提供服务。2012年,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规定,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及外资,以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抓开拓,重创新,摸索社区居家养老新路子。目前,邵阳市公办养老服务床位不足,而民办养老机构规模小、安全和服务难到位,造成“在家养老”的老人居多。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该市计划对市区内现有小规模的私营养老服务机构加以整治整合:凡设施简陋、不符合卫生标准和消防安全要求的,坚决予以关闭;对通过整治达到要求的,将其纳入所在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

让“普惠路”走得更远

目前,全国相当一部分家庭已呈现“四二一”(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个老人、一个孩子)模式,养老负担很重,作为湖南第一人口大市的邵阳,这一状况更为突出。记者在邵阳市的调查发现,要让“普惠型养老”之路走得快、走得稳、走得远,还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市区养老机构床位不足、农村养老机构发展困难。二是养老服务机构功能单一。三是养老服务人才缺乏。四是居家养老服务滞后。

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针对存在的问题,邵阳市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把“普惠型养老”之路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民生工程来走——

从规划入手,推动养老服务有序发展。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将养老服务纳入“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总数达到24000张,实现平均每1000名老人20张以上床位;70%以上的五保对象、孤老优抚对象实现集中休养。

从政策上着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政府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和外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地还需要以优化养老服务队伍为突破口,提高服务素质。比如,增加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工岗位,鼓励和吸引专业社工和高级社工专业毕业生从事为老年人服务工作,增加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护理员数量,扩充医护人员编制,提高其薪酬待遇,提供特殊岗位补贴;推行职业资格制度,保证为老年人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提升为老年人服务水平;充分利用高校、民间社工组织等社会资源,对为老年人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扩大民间为老年人服务队伍;建立社区老人自我养老服务队伍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